过登封阎氏园

过登封阎氏园朗读

《过登封阎氏园》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暑尚烦襟,
林泉净客心。
菊残知节过,
荷尽觉池深。
疏柳摇山色,
青苔遍竹阴。
犹嫌进官道,
轣辘听车音。

中文译文:
秋天的酷暑依然令人感到烦躁,
在林间泉边,清净了游人的心。
菊花凋谢,知道秋天已经过去,
荷花凋零,感觉池塘变得更加深远。
稀疏的柳树摇曳在山色之间,
青苔遍布在竹林的阴影下。
我仍然不喜欢蜿蜒前进的官道,
耳边传来车辆的轮轧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登封阎氏园的一番感受和心境。诗人身处秋天的酷暑之中,感到烦躁不安,但当他来到阎氏园的林间泉边时,周围的景色和清净的氛围却使他的心情平静下来。

诗中提到了菊花凋谢和荷花凋零,暗示着秋天已经过去,冬天的临近。这让诗人感受到池塘的深远和宁静。他看到稀疏的柳树在山色中摇曳,青苔遍布在竹林的阴影下,这些景色给他带来了一种宁静和凉爽的感觉。

然而,尽管身处如此美丽的环境中,诗人仍然不喜欢进入拥挤喧嚣的官道,他能听到车辆的轮轧声。这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不满,他更喜欢远离喧嚣,沉浸在自然的静谧之中。

整首诗以景物描写为主,通过描绘自然环境和表达诗人内心感受,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宁静的向往,以及对喧嚣世俗的厌倦。同时,通过对秋天的描绘,也呈现出季节更迭和人生变迁的意象。这首诗词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给人以深深的感受和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我朝崇学派,屈指推江浙。中间有华亭,顾陆开前哲。

几社振云间,忠裕才而节。流风到王姚,前空后几绝。

()

雪意沈沈,北风冷触庭前竹。白头阿监抱琴来,未语眉先蹙。

弹遍瑶池旧曲,韵泠泠、水流云瀑。人间天上,四十年来,伤心惨目。

()

疏帘潇洒,幽窗寂静,旖旎秋花数点。抛残彩线与金针,消受个、等身万卷。

松风候到,茶烟轻漾,湘榻桃笙半卷。拼将数米与量柴,换得个、清闲安晏。

()

片帆侧。斜倚轻衫雪色。凝眸倦、清镜窈然,隐约仙娥泛寒碧。

霜林泪丝织,翻作春红靓饰。空濛外、多少远山,犹是青螺黛痕积。

()

又漫天、飞花飞絮,一番春事无据。朝朝送客长亭岸,身似芦沟柳树。

归计阻。但打叠吟魂,飞过黄河去。输君容与。者双髻吹笙,双声问字,双桨夜呼渡。

()

瘦驴偏爱冲泥健。雪花如掌前山漫。此际最消魂。村村掩店门。

松关开绝顶。鱼板空林振。急去访山僧。分尝玉版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