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雪呈鲜于子骏三首

喜雪呈鲜于子骏三首朗读

《喜雪呈鲜于子骏三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茧纸铺庭几误书,
杨花糁迳未春余。
积随平野分高下,
舞信微风作密疏。

解使游人似姑射,
仍令飞鸟变舂鉏。
共惊天巧无能学,
造物无心本亦如。

中文译文:
茧纸覆盖在庭院的桌几上,误读了几页书;
杨花散落在小路上,春天还未完全来临;
积雪随着平野地势高低而分布,
舞动的雪花信号微弱,像是微风间的零星间隙。

这使得行人感觉自己像是姑射射箭的神射手,
也让飞鸟的飞翔变得像是碾磨谷物的杵臼。
我们共同惊叹于天地间的巧妙,却无法学到其中的奥秘,
因为造物主并无特意,它本来就是如此。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写雪的景象为主线,通过对雪花的视觉和感触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赞叹和对造物主的思考。

首先,诗中描绘了茧纸覆盖在桌几上,误读几页书的情景,暗示了雪花的纷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困扰和打扰,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琐碎之事的抱怨。

其次,诗中描述了杨花洒落在小路上,春天尚未完全到来,显示了雪花的坚韧和春天的渐进,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和感受。

然后,诗中提到积雪随着平野地势的高低而分布,舞动的雪花信号微弱,像是微风间的零星间隙。这一描写展示了雪花的轻盈和飘逸,以及雪花与微风的交融,给人以宁静和宜人的感受。

接着,诗中以意象的方式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行人感觉自己像是姑射射箭的神射手,飞鸟的飞翔则像是碾磨谷物的杵臼。这种对比将人与自然的活动相提并论,既强调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也传达了一种与自然共生的态度。

最后,诗中点明了人类对天地间巧妙事物的欣赏和赞叹,但也认识到这种巧妙并非可以完全学习和掌握的,因为造物主并无特意,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存在。这种观点表达了对宇宙之谜的思考和敬畏,揭示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能。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雪的描绘和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的赞叹和对宇宙之谜的思索。它呈现了雪花的美丽和飘逸,同时也展示了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和人类对天地间事物的敬畏。整首诗以简洁而精练的语言,通过意象和对比的手法,传递了作者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思索与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北斗错落南斗横,出门骑马鸡初鸣。残月倒衔太行尾,朔风忽作胡笳声。

我行西出井陉口,气酣拔剑凌幽并。东方半明犹未明,仰见废垒高峥嵘。

()

太湖湖水平如油,南临吴兴北常州。云涛澒洞千万顷,天遣峭石支中流。

奇峰罗列七十二,意象岝崿穷雕锼。青螺绵延势不断,支联脉缀相沉浮。

()

侍中祠下水云昏,有客悲歌叩郭门。古木夜交贞女冢,光风春返大夫魂。

先朝侍从多忠节,当代科名一状元。莫道河山今便改,国于天地镇长存。

()

可惜南天无此花,腰身略似海棠斜。难忘槐市街南宅,小疏群芳稿一车。

()

百脏发酸泪,夜涌如原泉。此泪何所从,万一诗祟焉。

今誓空尔心,心灭泪亦灭。有未灭者存,何用更留迹。

()

已觉烟消暮雨残,洛阳三月倩谁看。红香暖日流云散,青冢黄昏泣露寒。

竞逐钿钗春未减,暗窥妆镜泪初乾。匆匆何似休归去,回首连天红雨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