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瞻泗州僧伽塔

和子瞻泗州僧伽塔朗读

《和子瞻泗州僧伽塔》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述了泗州僧伽塔的壮丽景象,抒发了对塔的景仰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淮浊汴争强雄,
龟山下閟支祁宫。
高秋水来无远近,
荡灭洲渚乘城墉。

千艘衔尾谁复惜,
万人雨泣哀将穷。
城中古塔高百尺,
下有蜕骨黄金容。

蛟龙百怪不敢近,
回风倒浪归无踪。
越商胡贾岂知道,
脱身献宝酬元功。

至人已立万物表,
劫火仅置毛孔中。
区区淮汴亦何有,
一挹可注沧溟东。

胡为尚与水族较,
时出变怪惊愚聋。
于乎此意不可诘,
仰观飞栱凌晴空。

译文:
清澈的淮河与浑浊的汴河争夺雄壮之势,
龟山下是閟支和祁宫。
高耸的秋水无论远近都涌来,
洲渚被波浪淹没,城墉上乘高潮。

千艘船只拖着尾巴,无人再珍惜,
万人泪水哀悼即将穷困。
城中古塔高达百尺,
底下蕴藏着金色的佛像。

蛟龙和百怪都不敢靠近,
回风掀起浪花,却无踪迹。
越国的商人和胡人贾客又怎能理解,
脱身后献宝以酬答元功。

至人已经站立在万物之巅,
浩劫之火只能熄灭在毛孔中。
区区的淮河和汴河算得了什么,
一挥之间就可注入东海。

为何尚与水族争较,
时常出现变化惊吓愚昧的人们。
对于这种意境,无法诘问,
仰望飞梁凌空飘逸。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泗州僧伽塔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写,展现了壮丽的景色和深远的意境。

诗的开篇以清淮与浊汴的对比,表达了泗州僧伽塔的雄伟壮观之处。龟山下的閟支和祁宫被认为是佛教寺庙,与泗州的景色相映成趣。接着,诗人描绘了高耸的秋水无论远近都汇聚而来,洲渚被波浪淹没,城墉上乘着高潮,形成了壮丽的景象。

作品中还描述了古塔的高耸,底下蕴藏着黄金般的佛像,显示了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圣。蛟龙百怪不敢靠近,回风倒浪却无踪迹,表达了泗州僧伽塔的威严和神秘,以及其独特的存在感。

诗中提到的越商和胡贾代表了来自不同地方的商人,暗示他们并不了解泗州僧伽塔的意义和价值。而至人已经超越了尘俗的束缚,站在万物之巅,劫火只能在其毛孔中熄灭,显示了至人的超凡境界和深邃的智慧。

最后的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景象的赞叹和无法言说的感受,将目光投向天空中飞翔的梁柱,仰望着飘逸的景象。

整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对比,展示了泗州僧伽塔的壮丽和超越尘世的意义。诗歌的意境高远,给人以无限遐想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扑尽流萤花底露。消息沉沉,银汉应难渡。容易一来堪再误,楼头剩有三通鼓。

何夕能将今夕补。遣鹤为媒,翻把青鸾阻。闷剔兰膏谁与诉,知他也只和衣卧。

()

好寒天。正孤山冻合,谁唤觉、梅花梦,瘦影重传。自簇桃笙兽炭,偎金斗、微熨芳笺。

更未解鸾胶,绛唇呵展,才融雀瓦,酥手亲研。士木形骸,争消受、丹青供养,况承他、十分著意周旋。

()

文史生涯拙,关河岁月劳。幽情便水竹,逸韵老蓬蒿。

独雁飞常迅,寒鸡宿愈高。一窥西华顶,天下小秋毫。

()

饱吃香厨嫩蕨芽,也凭无事读《南华》。纸窗一线春风入,吹落瓶中供佛花。

()

深院溪流转,回廊竹径通。珊珊鸣碎玉,袅袅弄清风。

香气侵书帙,凉阴护绮栊。便娟苍秀色,偏茂岁寒中。

()

崇牙高建秉洪钧,远控岩疆轶等伦。两省山河司管钥,万民肥瘠视经纶。

还持绛纛开军垒,永矢丹忠答禁宸。操凛冰霜功带砺,匡时重镇眷良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