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池口遇风雨

佛池口遇风雨朗读

《佛池口遇风雨》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佛池口遇风雨》

长江五月多风暴,
欲行先看风日好。
此风忽作东南来,
阴云如涌拨不开。

惊雷往还转车毂,
狂波低昂起坑谷。
中流一叶那复持,
卷舒已付天公知。

解帆转柁不容语,
佛池口中幸可住。
须臾急雨变昏霾,
柁师喜贺风已回。

澄溪不动萦白练,
老木苍崖蔚葱蒨。
系舟茅屋得青蔬,
试问钓船还有鱼。

开樽引满向妻子,
明日复行未须怖。
阴阳开阖良等闲,
扁舟谁令乘险艰。

中文译文:

五月长江多风暴,
欲出行程先观风日好。
这阵风突然东南来,
阴云如涌拨动不开。

惊雷来回转车毂,
狂波低昂起坑谷。
船在中流只有一片叶子,
卷起、舒展已由上天知晓。

解开帆转动船桨不必言语,
在佛池口中幸好找到了栖身之处。
片刻之间急雨变成了浓雾,
船夫高兴地庆贺风已经停了。

澄溪不动,白雾缠绕像丝练,
老树苍崖郁郁葱蒨。
系着船的茅屋中有青蔬可食,
试问,垂钓的船上还有鱼吗?

打开酒壶敬满给妻子,
明天再出行,无需害怕。
阴阳的开合自然而然,
谁让小船乘坎坷险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遇到风雨的情景,表达了对风雨的观察和感悟。诗的开头,作者提到五月长江多风暴,表示旅行需要先观察风势是否适宜。接着,诗中出现了突然的东南风和无法拨开的阴云,形容风雨突变的凶险。

诗中描绘了雷声回荡、波浪汹涌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狂暴力量。然而,即使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中流的一片叶子也能坚持前行,以天公的智慧决定船的命运。

诗的后半部分,描写了风雨过后的景象。雨过天晴后,澄溪不动,白雾缭绕,老树苍崖郁郁葱茏,展示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作者在佛池口找到了安身之处,茅屋中有青蔬可食,也让人思考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否还有渔民仍在垂钓。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眷恋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作者打开酒壶,敬满给妻子,表示对家庭的关爱和珍惜。明天再次出行时,作者无需害怕,相信阴阳的开合自然而然,同时质问谁能让小船乘坎坷险阻。

整首诗通过描绘风雨的变幻和自然界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坚韧和对命运的信任。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家庭、对美好未来的渴望和乐观态度。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写了自然景象和人生哲理,展示了苏辙细腻的观察力和深邃的思考。诗意深邃而抒情,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一树梨花春向暮,雪枝残处怨风来。

明朝渐校无多去,看到黄昏不欲回。

()
翠色晴来近,长亭路去遥。
无人折烟缕,落日拂溪桥。
()
翠楼十二阑干曲。
雨痕新染蒲桃绿。
时节又黄昏。
东风深闭门。
()
昭回云汉揭天章,忽到人间足宠光。
必有颺言兴率作,不须击筑叹飞扬。
湛恩汪濊倾多士,密意绸缪际万方。
何幸小臣陪俊造,一如丰草在成康。
()

几度野窗下,看君所寄诗。
识韩虽未遂,说项已先知。
独鹤留晴影,残花怕雨时。

()

二星占使者,九折见忠臣。白发犹强力,青云早致身。

劳生真梦寐,过事悉埃尘。已矣寝门泪,石交兼懿亲。

()

故友空悲生死异,名州曾托乱离频。因君重读荆南集,已忆溪山又忆人。

()
超果寺前江抱村,数株乔木拥山门。
先生得酒日成醉,不负春风野外昏。
()

作尉慕吾祖,吾祖非得时。
谁似芙蓉国,日见芙蓉披。
凉雨随风来,清香入酒卮。

()

失却湖山恨去舟,新年无意作春游。东风昨夜思龙井,晓雨全家入虎丘。

望见远峰疑石巷,误寻归路认花楼。明朝一出阊门去,清梦遥知在两州。

()

清水芙蓉迥绝尘,岂知木末竞奇新。秋霜两岸谁能拒,露冕经行处处春。

()
禅榻阴森五月秋,井泉甘洌近林齿。
助翁燕坐清凉境,茶具随行试一瓯。
()

急雨官塘道,篝灯野店门。茅茨连雾霭,车马带泥痕。

男子四方志,王孙一饭恩。年来乍安稳,无乃咤心魂。

()
倚阑间看燕定巢。
旧弹筝、因病久抛。
画不尽、残眉黛,被东风、吹在柳梢。
晓来暗理伤春曲,把金钗、枕畔细敲。
()

癯儒缓趋走,不堪备游徼。古心乏妩媚,亦莫齿优笑。

十年营负郭,毕愿了租调。诗书祝儿辈,风味久必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