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贡甫学士画松石图歌

次韵刘贡甫学士画松石图歌朗读

《次韵刘贡甫学士画松石图歌》是苏辙所写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松大石生长见,
朅游尘土嗟空羡。
寒翠关心失旧交,
荣华过眼惊流电。
破缯买得古画图,
遗墨参差随断线。
蟉枝倒挂风自舞,
直干孤生看面面。
故山旧物远莫致,
爱此随人共流转。
物生真伪竟何有,
适意一时宁复辨。
少年所好老成癖,
傍人指笑嗟矜炫。
京城宅舍松石希,
买费百金犹恐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辙对松石图的赞叹和思考。诗中的长松大石象征着崇高和坚定,作者观赏后感叹自己的平凡和渺小,对这种高尚品质感到羡慕。作者提到寒翠关心失去了旧日的友谊,荣华过眼如流电般转瞬即逝,暗示人生的变幻无常和世事的虚幻。他通过买得的古画图和遗留的墨迹,感慨时光的流转和物是人非的变化。蟉枝倒挂,风吹枝舞,直干孤生,看尽了世间的种种面貌。作者认为故山的旧物虽然远离,但仍然有价值,他喜欢这种物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转的特性。他认为事物的真伪终究无关紧要,只要符合自己的适意即可,无需过多辨别。然而,年轻人的喜好被嘲笑为老成的癖好,他们眼中的炫耀和虚荣令人惋惜。最后两句描述了京城的宅舍对松石的稀缺和珍贵,即使花费百金购买,仍担心其价值低廉。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辙对人生和世事的思索,以及对物品价值和审美观念的反思。作者通过描绘松石图和古画图,探讨了时间的流转、事物的变迁和人性的追求。整首诗意深远,给人以深思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苏辙朗读
()

猜你喜欢

力小不成巢,翾飞无定止。所谋但一枝,徬偟靡可恃。

曾窥王谢堂,不作衔泥垒。虽依檐下宿,无异深林里。

()

手种江山千树花,今年负杀武陵霞。梦中自怯才情减,醒又缠绵感岁华。

()

南山跸路丙申开,庚子诗碑锁绿苔。曾是纯皇亲幸地,野僧还盼大行来。

()

避冗原无意,搜奇念久灰。境幽饶野趣,山静绝浮埃。

驯鹿时来去,闲云自往回。长年颐养得,何畏景光催。

()

插柳迂疏径,移花傍小亭。窗开新草绿,门对远山青。

说鬼何须强,谈奇任不经。客来但潇洒,有酒莫言醒。

()

寂寂萧萧过雨凉,感怀无那酒浇肠。春前种树花成雪,秋后归人鬓已霜。

梦误似当临旧址,秋深犹自滞间乡。古今此恨多同调,几处青山野薤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