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

钱塘朗读

《钱塘》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这首诗以浙江的钱塘江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思考和感慨。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踯躅吞声泪暗倾,
杖藜徐步浙江行。
青芜古路人烟绝,
绿树新墟鬼火明。
事去玉环沈异域,
愁来金盌出佳城。
十年草木都糜烂,
留得南枝照浅清。

这首诗意蕴含深远,通过描绘钱塘江的景色,诗人表达了他内心的情感和对过去的回忆。诗中的景物描写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形成了一种深沉而悲凉的诗意。

诗的开篇,诗人感叹自己的哽咽和眼泪无法自禁,表达了他内心的悲伤与痛苦。接着,诗人拄着藜杖,缓缓步行在浙江的钱塘江边,景色尽收眼底。青芜古路上已经没有烟火和人烟,而新兴的村落中却点缀着幽幽的鬼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下半首诗,诗人回忆起过去的事情,玉环与异域的沉寂已经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散,而愁苦却像一盏金灯在佳城中闪烁。十年过去了,草木已经荒芜凋零,唯有南边的枝叶还能微弱地照亮这片浅浅的清光。

整首诗构思独特,通过对景物和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变迁和时光流转的思考与感慨。钱塘江作为一个象征,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过去的回忆。同时,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也展现了诗人的独特的艺术表达能力。

这首诗词以其深邃的意境和抒情的笔触,使人们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沧桑和生命的脆弱。它让人思考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同时也引发对于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整首诗给人一种深沉而忧伤的感觉,带领读者进入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其产生共鸣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朗读
()

猜你喜欢

疑梦疑非梦逼真,败棋历历眼前陈。蔽江烽火连三月,投老齑盐瘁一身。

商隐拊膺原向晚,方平擘脯海扬尘。左司怆拾冬郎句,别涧浮花几旧人。

()

锁江亭中一杯酒,坐看江云自奔走。涪翁去后七百年,尚爱新诗满人口。

我来戎州秋复春,却闭空斋卯还酉。逝将著屐访遗迹,偶厌褰裳涉清浏。

()

秋山复秋水,秋花红未巳。烈风吹山冈,燐火来城市。

天狗下巫门,白虹属军垒。可怜壮哉县,一旦生荆杞。

()

我闻兹山本名胜,具区襟带争其盛。山光水色相澄鲜,载酒频游探奇境。

我抱抑郁无由开,酒酣走上糟邱台。幽岩古洞与世异,置身恍惚登蓬莱。

()

烟流矮屋青,水汲前溪洁。掉车若卷风,映釜如翻雪。

丝头入手长,左右旋转忙。轧轧听交响,行人闻茧香。

()

春云蔼蔼罨重城,二月天容逗嫩晴。雪尽柳条青可折,寒消桃蕊绛初成。

谁家新燕低飞影,何处归鸿晚度声。窗外好风樽内酒,钻榆取火又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