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

扬州朗读

《扬州》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汪元量。诗中描绘了扬州的景色和历史背景,展现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江都王气逐浮沤,
旧说维扬第一州。
银烛夜攒喧凤吹,
金鞍晓织卫龙舟。
绿芜城上军声合,
红药阶前客泪收。
云散月明天在水,
误疑身世落瀛洲。

诗意和赏析:
《扬州》以扬州为背景,通过对城市景色和历史传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昔日辉煌的向往。

诗的开篇,“江都王气逐浮沤”,描绘了扬州的雄伟景色。江都,即扬州,被形容为君王的气息追随着水波浩渺而来。这里旧时传说中是维扬地区的第一州,表达了对扬州曾经的辉煌和地位的崇敬。

接着,“银烛夜攒喧凤吹,金鞍晓织卫龙舟”,展示了夜晚和清晨的热闹景象。夜晚,银烛高悬,人们热闹喧哗,仿佛凤凰在吹奏乐曲。清晨,金鞍马蹄声响起,织就了卫士驾驶的龙舟。这些描绘给人以繁忙和充满生机的感觉,也反映了扬州这座城市的繁荣和活力。

在第三和第四句,“绿芜城上军声合,红药阶前客泪收”,表达了战争和离别的哀伤。城上传来军队的士兵们齐声合唱,而阶前的客人们则忍不住流下离别时的泪水。这些描写以对比的方式展现了战争和和平、离别和团聚的情感,增加了诗词的情感厚度。

最后两句,“云散月明天在水,误疑身世落瀛洲”,表达了作者对扬州的向往和思念之情。扬州的夜空云散,明月照在江水上,让人误以为自己身世背离凡尘,置身于遥远的瀛洲仙境之中。这里既有对故乡美好景色的描绘,也蕴含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总体而言,汪元量的《扬州》通过对扬州的景色和历史的描绘,抒发了对故乡的深情和对美好乡土的向往。诗意丰富,情感真挚,给人以思乡之情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诗人、词人、宫廷琴师。字大有,号水云,亦自号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时以善琴供奉宫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临安陷,随三宫入燕。尝谒文天祥于狱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为道士,获南归,次年抵钱塘。后往来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终老湖山。诗多纪国亡前后事,时人比之杜甫,有“诗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汪元量朗读
()

猜你喜欢

恒河落日千山碧,王舍号风万木烟。壮士横刀看草檄,美人挟瑟请题诗。

随缘消岁月,生计老袈裟。乾坤容我静,名利任人忙。

()

削翠横江,壁立千寻,何年鉴空。看霓旌倒挂,金芝涌幢,水帘斜拂,玉笋成丛。

小构香台,下临无地,一瓣莲花世界中。回头处,讶天根月窟,怎著人工。

()

一卷别南中,孤帆自归去。文飞鹤拓云,墨染且兰树。

丈夫行万里,投分各有遇。明发著莱衣,未肯朱门住。

()

紫桐廊畔春如画,分明碧城十二。刻玉蟠螭,泥金写凤,短短回文轻护。

萦云宝炷。恰界破方花,书成梵字。古础苔衣,秋痕晕上几重翠。

()

几日春游遍若耶,入城布衲满烟霞。正愁仙福难消受,又吃人间御贡茶。

()

平原浅草澹烟和,指点牛羊下绿坡。逐队饮时泉响细,偷闲卧处柳阴多。

长河曲岸悠扬笛,斜日微风断续歌。借问道傍骑马客,何如犊背稳披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