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曲

昭君曲朗读

《昭君曲》是元代杨维桢的一首诗词。诗中描写了昭君远嫁匈奴后的悲苦遭遇,表达了作者对昭君的同情和思念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
胡雁向南飞,
明妃西嫁几时归?
胡酥入馔捐汉食,
胡风中人裂汉衣。
胡音不通言语译,
分死薄命穹庐域。
君不见越中美人嫁姑苏,
敌国既破还陶朱。
嗟嗟孤冢黄草碧,
祗博呼韩双白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昭君的遭遇为主线,通过描写她远嫁匈奴后的命运,表达了对她的同情和思念之情。诗中的胡雁象征着昭君,向南飞行的胡雁意味着她远离家园。明妃西嫁的一句,表达了昭君远嫁匈奴的无奈和离别的痛苦。胡酥入馔捐汉食、胡风中人裂汉衣,揭示了昭君在异族中的困境和痛苦,她不得不适应匈奴的生活方式,背离自己的文化和身份。

诗中提到的胡音不通言语译,分死薄命穹庐域,表达了昭君在异国他乡的孤独和苦难,她无法用自己的语言与人交流,生活在一个残酷的环境中,命运薄弱,如同被困在一个狭小的天地中。

诗的最后两句描述了越中美人嫁给姑苏(即苏州)人的情节,以此来对比昭君的遭遇。敌国既破还陶朱,表明越国被攻破后,美人得以回归故乡,而昭君却无法重返汉地。嗟嗟孤冢黄草碧,祗博呼韩双白璧,通过描绘昭君的孤冢和黄草,表达了作者对她的深深怀念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昭君为主题,以描写昭君的遭遇和命运为线索,通过对比其他美人的命运,表达了作者对昭君的同情和思念之情。诗词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抒发了作者对昭君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她命运的痛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杨维桢朗读
()

猜你喜欢

积雪半遮山,残冰犹在地。旭日射车窗,盎然有暖意。

柳芽苞欲放,草色淡如睡。青葱未可言,各各含生气。

()

长短旗亭,淡黄杨柳。风鞭露

()

一叶乘风破浪开,登山更上妙高台。乱云时复生虚壁,疑有苍龙听法来。

()

天上根盘若木枝,朝阳辉映日纷披。葵心北拱输丹禁,棣萼春荣护赤墀。

干济有才频入告,职司无缺亦书思。忠勤佐就升平业,长保勋名奕世垂。

()

别业遥连上苑边,承恩避暑兴怡然。兰舟晓泛清波里,荷盖擎珠颗颗圆。

()

亦知非故土,扶杖且登楼。落日万古色,长江千里秋。

浮云蔽楚望,朔气老边州。无限关心事,凭栏起暮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