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小孤

过小孤朗读

《过小孤》是明代杨基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过小孤

大孤俯如盘,
小孤俨而立。
群山如从使,
左右相拱揖。

孤根屹撑拄,
万窍争喷噏。
浏浏阴风旋,
惨惨元气湿。

江流亘其下,
震怒莫敢汲。
洑为盘涡深,
驰作奔马急。

跻攀或失手,
一駚不可及。
我来值秋晚,
木落众鸟集。

勿爨夜船犀,
鲛人抱珠泣。

译文:
走过小孤山,
大孤山低垂如盘,
小孤山庄严挺立。
群山仿佛向我致意,
左右相互鞠躬礼。

孤山的根顶天立地,
万窍争相吹气喷雾。
阴风呼啸掠过,
阴雨惨淡湿润元气。

江水流淌在山下,
震怒的江水无人敢汲取。
水流在此形成深潭盘涡,
奔马般急速而过。

攀爬上去可能会失足,
一旦失足就无法抵达。
我来到这里正是秋天晚上,
树叶凋零,众鸟飞聚。

不要点燃夜船上的香炉,
鲛人悲泣抱着珍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小孤山的景象和气氛,表达了一种孤独、荒凉的感觉。大孤山低垂如盘,小孤山庄严挺立,给人一种高低错落的视觉冲击。群山仿佛向人致意,彼此相互鞠躬礼,表现出山川间的亲近和敬意。

孤山的根顶天立地,万窍争相喷吐气息,形象地描绘了山体的气势和生机。阴风呼啸,阴雨惨淡,使得元气湿润而惨淡。这些描写中透露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孤山的孤独和荒凉。

江水流淌在山下,形成深潭盘涡,奔马般急速而过,给人以动感和力量的印象。攀爬上去可能会失足,一旦失足就无法抵达,表达了登山的困难和挑战,也暗示着人生中追求目标时可能面临的艰难和风险。

最后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在秋天晚上来到这里的情景,树叶凋零,众鸟飞聚,增添了一丝凄凉和寂寥的氛围。诗的最后两句以夜船和鲛人抱珠的形象,暗示着不要打扰这片孤独的景色,以及珍贵事物的珍贵性和不可轻视。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通过描绘山的形态、气势和周围环境的氛围,表现了孤独、荒凉和困难等主题。诗人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传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读者在欣赏这首诗时,可以感受到山水之间的静谧与荒凉,以及人生中面临的挑战和孤独。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基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基朗读
()

猜你喜欢

梅花竹叶互交加,濡墨淋漓整复斜。忆得昨宵明月下,横拖疏影上窗纱。

()

恨不携君续旧游,为君先路觅丹邱。未知门待何时启,须信仙非有意求。

触石层云疑太古,薄人岚气总深秋。炎肠热症能消骨,一剂清凉到此投。

()

顿作无家客,偏为间道行。艰难脱贼手,辛苦出危城。

破甑悲身世,虚舟任死生。凄凉《穷鸟赋》,弓影莫频惊。

()

泥银衫子红罗扇,悄倚雕栏畔。晚凉消得藕丝风,又看一弯新月上梧桐。

多情自是多愁损,照水怜清影。碧床落叶响飕飕,可有寄情芳字付东流。

()

只将愧汗湿莱衣,悔极堂堂岁月违。世事沧桑心事定,此生一跌莫全非。

()

南池旌旆建高秋,又看移来豫北留。昨日大伾山下过,恩光先被鹫峰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