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梁天机见寄

次韵梁天机见寄朗读

《次韵梁天机见寄》是宋代诗人郑獬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听秋声鬓已凋,
孤心惊起拂星杓。
轮囷自分为蟠木,
濩落宁堪作大瓢。
新箧唱酬诗草满,
旧衣倾泼酒痕消。
高篇已许临佳菊,
更作栏杆护翠条。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表达了一种孤寂、落寞的心境。秋天的声音让他感到岁月的流转,鬓发已经凋零。他内心的孤独感使他惊起,拂去星杓上的尘埃。他将自己比喻为一个被遗忘的蟠木,默默地承受着寂寞和困境,而不得解脱。他认为自己的境遇就像一个大瓢般被抛弃,不值一提。然而,他仍然坚持创作,新的诗文充满了他的箧子,虽然旧衣上的酒痕已经消失。他已经答应要写一篇高超的诗篇来赞美美丽的菊花,同时他也用栏杆来保护自己内心深处的翠色嫩芽。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自我的反思和人生境遇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他用秋声和自己的鬓发凋零,来暗示岁月的流逝和时光的无情。他以孤心惊起拂星杓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惊愕。将自己比作被遗忘的蟠木,传达了自己在社会中的边缘化和被忽视的感受。而对于自己的境遇,他以濩落宁堪作大瓢的自嘲语气,表达了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无所谓的态度。

然而,尽管面临困境,他仍然坚持创作,新的诗文充满了他的箧子,这显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和对艺术的热爱。同时,他提到旧衣倾泼酒痕消,可以理解为他抛弃了过去的消极情绪和陈旧的作品,迎接新的创作和新的生活。

最后,他承诺要写一篇高篇来赞美菊花,这表达了他对美的追求和对华丽艺术的向往。他将自己比作栏杆,用来保护内心深处的翠色嫩芽,这暗示了他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珍视和保护。

整首诗词以孤寂、落寞为主题,通过对自我的思考和对外界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同时,诗中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意境的构建,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孤寂境遇的痛苦和对美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和对艺术创作的坚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獬

郑獬(1022——1072)字毅夫,号云谷,虔化人,江西宁都梅江镇西门人,因他的祖父前往湖北安陆经商,便寄居于此。商籍人安陆,详载宁都州志,少负售才词章豪伟,宋皇祐壬辰科举人,癸巳状元及第,初试国子监谢启曰,李广才气自谓无双。...

郑獬朗读
()

猜你喜欢

琅玕一径,瑶琴三弄,人在清凉极处。萧萧疑雨又疑风,倚怪石、苍苔珠树。

云中仙鹤,花间雏凤,万里丹山平步。更邀明月照幽篁,消受这、满身香雾。

()

万木森初夏,清阴昭令颜。水从山曲折,人与石潺湲。

细雨不时洒,斜阳一角殷。不知谁是客,赤壁荡舟还。

()

兀坐忆西家。北面窗开桂影斜。无限愁悰聊说与,秋花。

妩媚幽闲恰似它。

()

青烟散后,绿云重绾,今来欲见何缘。每约花时,共听莺处,将归几度留连。

冰玉语空传。信书生薄命,自古而然。谁遣刚风,无端吹折到青莲。

()

冬来寒更剧,淮堰比何如。遥忆张平子,孤灯正勘书。

江山双鬓老,文字六朝馀。愁绝无同调,蓬飘久索居。

()

戴雪来青鸟,开云见素书。故人心不忘,旅叟计何如。

上国尝环辙,浮家未卜居。康成嗟耄矣,尼父念归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