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曼叔待制安抚至陕西先以诗寄

孙曼叔待制安抚至陕西先以诗寄朗读

《孙曼叔待制安抚至陕西先以诗寄》是宋代诗人强至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自己为主角,描述了他作为待制安抚被派往陕西的经历和感受。

诗词以四位不同的客人和强至一同登上商山为开篇,表达了诗人在早朝出发、傍晚接近班师的过程中与陪同的四位客人相伴的情景。诗人运用了鹏翼和龙鳞的比喻,表达出他们的身份地位非同凡响,不容停留休息,只能持续攀爬向前。

接着,诗人提到自己身体仍然效力于先康济,心灵与百姓共同感受困苦。这表明他不仅关注政务,也关心人民疾苦,体现了他为国家和人民所承担的责任。

诗中还提到郡县仍然传闻着神灵的雨泽,朝廷也转向西方,表示朝廷对西方地区的关注。这种转变可能与强至的任务有关,使得他要经常往返于东西方之间,体现了他的辛勤努力和辞官奉使的决心。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自己违背禁令登上降福阁的情景,触摸炽热的轺车,形容了他在行程中的艰辛和危险。然而,尽管他身处赤地千里之外,清风却能洒在百尘之间,这种景象传达了一种宁静和安慰的感觉。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心情转变。他称自己是奉使持节的人,比喻自己像戎装的将士一样从关口经过,感到自己学识渊博,如同贡公一样喜悦。然而,他的鬓毛已经苍白,希望能够寻找片刻的闲暇。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诗人的旅途和心情变化,以及对国家和百姓的关怀,展现了他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感。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意象,将自己的经历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给读者带来了一种深沉而富有情感的诗意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强至

强至(1022年~1076年),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1046年)进士,充泗州司理参军,历官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韩琦聘为主管机宜文字,后在韩幕府六年。熙宁五年(1072年),召判户部勾院、群牧判官。熙宁九年(1076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不久卒。其子强浚明收集其遗文,编《祠部集》四十卷,曾巩为之序,已佚。清代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至朗读
()

猜你喜欢

何必山巅与水涯,安心随处便为家。有人问我西来意,笑指长天落晚霞。

()

冰雪肌肤裹绛纱。者般滋味产天涯。二十七年风景变。

曾见。连林闽海野人家。

()

月照重门闲字。心上不离愁字。楼上晚风寒,吹断雁行一字。

留住。留住。再整依然人字。

()

天门采石尚嶙峋,一代兴亡此地亲。云拥白龙来戍垒,日随青盖落江津。

常王戈甲先登阵,花将须眉骂贼身。犹是南京股肱郡,凭高怀往独伤神。

()

宝帷围香,雕阑贮玉,梨花双锁娇云。嫩寒初褪,妆成钿阁笼晴。

裁鸳绮,绣星辰。倩护他、香雪缤纷。莫教那、残烟疏雨,狼藉散芳尘。

()

游吴还适越,扰扰走人寰。苔绕溪边径,波连屋上山。

身随一剑老,心逐片帆还。远岫穿云翠,烟萝不暇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