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亭

丈亭朗读

《丈亭》是宋代诗人陈造的作品,描绘了一个丈亭上的景象和丈亭主人的心情。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小江随山巧回互,
转首碧流分两股。
丈亭系缆待潮生,
徙倚才容一炊许。
潮信曾何差顷刻,
固应作意怜行客。
为谁东去为谁西,
酌酒殷勤酬河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丈亭,位于小江的岸边。小江沿着山峦曲折回旋,形成了两股碧绿的水流。丈亭上系着缆索,等待着涨潮的到来。丈亭主人徙倚在丈亭上,容貌平凡,只能容纳一炊之食。潮水的信号何尝有什么差别,应该关注那些行走的旅人。他们东去西来,丈亭主人殷勤地斟酒,向河伯表示感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丈亭的景象,通过对小江、丈亭和潮水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感悟。诗人将丈亭主人的形象描绘得平凡而朴实,他的生活似乎与江水和潮汐的变化息息相关。诗中提到的“潮信曾何差顷刻”,表达了人们对潮汐信号的重视和关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变幻无常。最后两句“为谁东去为谁西,酌酒殷勤酬河伯”,以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丈亭主人对行走旅人的关切和慷慨相助的态度,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助精神。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递了丰富的意境和情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致观察和感悟。通过对丈亭和丈亭主人的描绘,诗人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自然与人的交融和共生。诗中蕴含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情的关怀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索,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共鸣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造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陈造朗读
()

猜你喜欢

寄兴逃吾病,吟诗老此生。
风高鸿雁起,晴久鹁鸠鸣。
野树辞秋落,溪云带雨行。
晚凉便懒坐,移傍竹阴清。
()

今年春榜新,声党多捷中。

本谓子不疑,顾乃独脱空。

()
临时舒卷事幽微,人天交集有谁知。
用处无心非即离,一声雷震动须弥。
()

秋叶不堪书,青虫解心事。屈曲往复回,却是相思字。

()

剡溪无心泛雪,衡山有意开云。天借黄绵袄子,怜吾七十从军。

()
落落南冠自结缨,桁杨卧起影纵横。
坐移白石知何世,梦断青灯问几更。
国破家亡双泪暗,天荒地老一身轻。
黄粱得失俱成幻,五十年前元未生。
()

皇天久不雨,旱风满东国。春田废锄犁,秋事阙牟麦。

县官紧租赋,守令抱忧责。交驰谒并望,不敢爱牲帛。

()

天下梅花何处奇,罗浮孤山最多姿。孤山已属后人植,罗浮焉有厥初枝。

从来花木因人显,秦松汉柏多传疑。滇中龙潭老梅树,人言植字三唐时。

()
帝居瑶图,璇题玉京。
日月经振,列宿上荧。
桂簋飶芬,瑚哭华晶。
{上夕下寅}承军祀,用武昭明。
()
但得梅花过一冬,那须圣酒送文穷。
扬州不见梅花面,莫是何郎句未工。
()

菜园墙倒晴方築,房店篱穿雨过修。
院宇漏时随分整,儿孙大小尽风流。

()
()

参学事,绝商量,急著眼,快承当,处处无非安乐乡。

阿呵呵,好快活,万两黄金也消得。

()

雪花长日坠干将,何限酬恩国士肠。挥翰敢期王逸少,飞帆重借顾长康。

河流百折蛟鼍静,海岸千秋蜃鳄藏。是处平成誇帝力,玄圭三锡下明光。

()

我家苕溪山水窟,流寓娄东归未得。前年避地到乡闾,亲戚欢迎慰岑寂。

长桥崒峍势如龙,下饮大溪垂渴虹。先人旧业桑梓在,石田数亩松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