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蝶

秋蝶朗读

《秋蝶》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这首诗以一只秋蝶为题材,通过描述蝶子的境遇和感受,抒发了作者对逝去的时光和脆弱命运的思考。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秋蝶尔何知,
秋天深沉,蝶子却仍然在翩翩起舞。蝶子并不明白自己所处的季节已经转变,继续享受着春天的欢愉。

怜渠迷节物,
人们对这只蝶子感到同情,因为它被迷惑了季节的变化。它的行为似乎违背了自然规律,让人想起春日的暖阳。

犹若弄春晖。
蝶子依然像在春天里舞动的阳光一样灿烂。它的飞舞仿佛在给人们带来一抹春天的景色和欢乐。

露叶今非昔,
现在的叶子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嫩绿,渐渐被霜冻覆盖。时光的流转使得自然界的景色发生了变化,与蝶子的欢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霜丛畴可依。
霜冻形成的丛丛白霜成为了蝶子的栖息之地。蝶子需要在这个寒冷的季节寻找寄托,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地方。

篱边菊无几,
篱笆边上的菊花已经凋零殆尽,只剩下寥寥几朵。寒冷的秋天已经让花朵凋谢,而蝶子的命运也变得脆弱。

薄命寄余菲。
蝶子的命运被寄托在寥寥无几的花朵上。它们的生命脆弱而短暂,只能寄托在有限的美好中。

这首诗以蝶子为象征,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无常。蝶子不明白时间的流逝,仍然保持着欢愉的姿态,但这种欢愉却与周围环境的变化产生了鲜明的对比。通过描绘蝶子的境遇,诗人寄托了自己对时光流逝和命运脆弱性的思考和感慨。整首诗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蝶子的形象和环境,给人以深深的思索和触动。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学家。字方叔,号德隅斋,又号齐南先生、太华逸民。汉族,华州(今陕西华县)人。6岁而孤,能发奋自学。少以文为苏轼所知,誉之为有“万人敌”之才。由此成为“苏门六君子”之一。中年应举落第,绝意仕进,定居长社(今河南长葛县),直至去世。文章喜论古今治乱,辨而中理。...

李廌朗读
()

猜你喜欢

法无去来,无动转相。
灯笼挂在露柱边,露柱挂在灯笼上。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一般,一日十二时,时时一样。
()
至生恰平生,一万八千日。
头白无所成,唯堪伴幽逸。
()

西来三十六将军。业业孤城势欲焚。
细柳不逢豪杰主,当时已验口从文。

()

腻黄残绿底禁寒,移傍书帷更作阑。自是爱深看养别,向阳浇灌不教乾。

()

谷雨初乾可自由,荷锄原上倦还休。醉迷芳草生春梦,谁识东陵是故侯。

()

又抛蓑笠出山来,那得江鸥不见猜。
一醉真成吞溟涬,三人曾共住蓬莱,
翰林词伯玉为骨,直指绣衣霜作台。

()

岁星欲吐芒不开,昴星避次光低回。
麒麟鸑鷟纷夹侍,善怀菩萨当重来。
仙公风流今几岁,再托高门瑞当世。

()

门前向城路,一直复一曲。曲去日中还,直行日暮宿。

何必日中还,曲途荆棘间。

()

北陆苍茫河海凝,南山阑干昼夜冰,素彩峨峨明月升。

深山穷谷不自见,安知采斫备嘉荐,阴房涸沍掩寒扇。

()
黯黯离怀,向东门系马,南浦移舟。
薰风乱飞燕子,时下轻鸥。
无情渭水,问谁教、日日东流。
常是送、行人去后,烟波一向离愁。
()
泛观事物间,是理真卓卓。
无一非吾事,要在博所学。
()

足趼尘嚣,目厌纷华,扰扰蜂蝶。击壶未了长歌,又听阳关三叠。平生湖海,可怜牢落新丰,蓬山回首烟霞隔。鹏*不同天,任焦明蚊睫。愁绝。停杯为问羲娥,几度东生西灭。俯仰金台陈迹,千年谁接。天空秋老,倚阑南北悠悠,暮云汀树人长别。想见苦吟诗,满吴江枫叶。

()
风吹瓦堕屋,正打破我头。
瓦亦自破碎,岂但我血流。
我终不嗔渠,此瓦不自由。
众生造众恶,亦有一机抽。
()
素节垂垂杪,衰怀拍拍丛。
风乾梧叶白,霜老菊花红。
理曲多添瘦,停诗不减穷。
出寻空阔处,揩眼送飞鸿。
()

居庸关外雪模糊,簇骑分明似画图。犹有深春后归雁,见君曾宿洞庭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