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堂。宋代。李新。风观生凉底事雄,五湖烟浪一堂中。公方观水那无术,客欲工诗正坐穷。翻出秋潮真是幻,化成蓬峤本来空。笔端造化党奇特,为扫茅茨半亩宫。
《观澜堂》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观澜堂》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凉风观看生动景象,五湖的波浪汇聚在一座堂中。
公方观赏水景并不需要技巧,客人却要努力写诗才能领略其中的美妙。
翻涌的秋潮仿佛幻化出奇妙的景象,然而它最终还是回归了平静无物的本质。
诗人的笔端创造出奇异的景致,仿佛扫去了房屋周围的茅草,展现出宫殿般的壮丽景象。
诗意:
《观澜堂》以观赏自然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诗中通过对风景的描绘,展示了五湖波浪的壮观和秋潮的变幻,以及诗人对这些景象的感慨和感叹。诗人认为真正欣赏自然美不需要技巧,而是需要心灵的静谧与诗意的启迪。他通过笔端的创作,创造出了一幅奇特而壮丽的景象,将茅草屋扫去,化成了半亩宫殿般的壮丽。
赏析:
《观澜堂》以自然风景为题材,通过描绘五湖波浪和秋潮的变幻,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美和多变性。诗人以冷静的态度观察自然,他认为真正欣赏自然美需要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对诗意的理解。诗中描述的风景给人以宁静和宏大的感觉,笔下的景象仿佛将茅草屋扫去,展现出宫殿般的壮丽。通过这种创作手法,诗人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艺术创作的独特见解,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启示。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二十一日柘龙桥道中。宋代。项安世。早禾登架晚禾青,雨后官塘处处平。山马未胡行木彴,水牛亭午卧深坑。人家总在林间住,生计惟凭陇上耕。青嶂夹田田夹涧,翠围屏里万竽笙。
建昌憩李尚书山房。宋代。区仕衡。旧里鸣珂一下车,蓬山西观更谁如。木天清梦何人到,花雨空林有客居。楼迥更堪看蠡泽,云深犹自护匡庐。高斋贡馆新增色,读尽尚书万卷余。
题道宗上人十韵。唐代。白居易。如来说偈赞,菩萨著论议。是故宗律师,以诗为佛事。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诠次。欲使第一流,皆知不二义。精洁沾戒体,闲淡藏禅味。从容恣语言,缥缈离文字。旁延邦国彦,上达王公贵。先以诗句牵,后令入佛智。人多爱师句,我独知师意。不似休上人,空多碧云思。
武建军资念塔歌。清代。郑孝胥。武建孤军戍南荒,边乱虽平士多亡。亡者入地塔出世,含哀郁怒凌苍茫。龙州西山日欲落,双江奔流动城郭。倚天神剑忽飞来,雪脊霜峰见棱锷。夹岸遥看人共指,俯映浮桥断江水。疮痍瘴疠意全消,孤标祇在斜阳里。君不见男儿为国躯可捐,伏波遗庙尚岿然。铜柱沈埋无觅处,州名犹自唤文渊。
金山寺逢观微上人至自里中。明代。张萱。福地游方遍,浮云意自閒。江船乞食去,海会泛杯还。净口中冷水,埋名北固山。因逢故乡客,一笑出柴关。
寿韩扶初。明代。张萱。共向骊峰祝兕觥,汤汤卯水照长庚。开筵客醉逡巡酒,鼓腹餐加骨董羹。我亦渐为家太祝,君今不愧左丘明。已留佳句传千古,更喜脩龄比老彭。
柳枝词十三首。宋代。司马光。多愁万是别离深,折条相赠各沾襟。留住不住居人意,欲去未去行人心。
金陵怀古。宋代。寇准。极目望吴甸,野烟凝乱流。夜来榆塞雁,叫断石城秋。旧苑荒馀草,平川半古丘。迟迟独回首,落日一蝉幽。
岭南春词 其四。清代。丘逢甲。老干槎枒花满身,冰霜丰骨玉精神。扫除海内风尘色,独立岭南天地春。
凯歌一首赠参将戚公。明代。徐渭。破贼书来鸟共飞,江东谢傅喜生眉。即招记室横彤管,共泛楼船倒玉卮。
浣溪纱 其一。金朝。刘仲尹。贴体宫罗试裌衣。冰蓝娇浅染东池。春风一把瘦腰支。戏镂宝钿呈翡翠,笑拈金剪下酴醾。最宜京兆画新眉。
减字木兰花(寿李茂叔)。宋代。郭应祥。仲春上七。门左垂弧当此日。点检春光。百草千葩已斗芳。折花持酒。彩袖殷勤来祝寿。明岁而今。稳向南宫待捷音。
喜晴。宋代。吴芾。积阴初散雨初收,一解霖霪十日忧。已见郡条平似水,不妨官舍冷如秋。年来触绪无佳思,老去同僚得胜流。更喜丰年消息好,从今还遂稻粱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