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银山深道亡寺观暮投宿民居。宋代。李新。入谷清光寒刮眼,远分苍树绕楼台。急锵环佩豀流迅,晚下牛羊雪迹开。山影不随云影转,竹声长作雨声来。野梅弄色何人爱,空抱幽香没草来。
《往银山深道亡寺观暮投宿民居》是宋代诗人李新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入谷深处,寻找废弃的寺庙投宿,感受到山林的寂静和自然的美妙。
诗意:诗人通过描写山林的景色和声音,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寂静生活的向往。他描述了清澈的光芒穿过山谷,苍翠的树木围绕着楼台,以及急促的环佩声和快速下山的牛羊的脚印。诗人表达了山影不随云影转的稳定和竹声长久不变的特点。他还提到了野梅的美丽和幽香,但可惜没有人来欣赏。
赏析:这首诗以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山林景色的真实感受。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展示了山谷的宁静和壮丽,以及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和气息。他将自己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山林的魅力和美好。诗人通过对野梅的描绘,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幽香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美景的珍惜和遗憾。
这首诗运用了自然景色和声音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氛围。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山林的静谧和美丽。诗中的山谷、树木、环佩声和牛羊脚印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大自然的魅力。诗人的情感流露在对野梅的描写中,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寂静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和景物描写,呈现出了一种富有禅意的意境。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山谷的宁静、树林的青翠和环佩声的韵律。诗人通过对野梅的描绘,展示了一种对美的敏感和对自然的赞美。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美好的感慨。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李新。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八月十五日夜瑶台寺对月绝句。唐代。权德舆。嬴女乘鸾已上天,仁祠空在鼎湖边。 凉风遥夜清秋半,一望金波照粉田。
【越调】小桃红 花篮区髻。元代。徐再思。东风攒簇一筐春,吹在秋蝉鬓,玉露凝香宝钗润。绿无尘,同心双挽蜂蝶阵。群芳顶上,连环枝下,分断楚山云。
遣兴。明代。韩上桂。久负林泉癖,因知物理幽。倒丝虫自挂,刷羽雁交浮。壁响松风入,窗虚桂月流。悲歌重怀古,蓬鬓此千秋。
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又惊绝、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泪如雨。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寂暮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
金缕曲/贺新郎 闻杜鹃。宋代。刘辰翁。少日都门路。听长亭、青山落日,不如归去。十八年间来往断,白首人间今古。又惊绝、五更一句。道是流离蜀天子,甚当初、一似吴儿语。臣再拜,泪如雨。画堂客馆真无数。记画桥、黄竹歌声,桃花前度。风雨断魂苏季子,春梦家山何处。谁不愿、封侯万户。寂暮江南轮四角,问长安、道上无人住。啼尽血,向谁诉。
奉和相公发益昌。唐代。岑参。相国临戎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