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虞美人朗读
年年江上清秋节。
盏面分霜月。
不堪对月已伤离。
那更梅花开後、海棠时。
剑溪难驻仙游路。
直上云霄去。
藕花恰莫碍行舟。
要趁潮头八月、到扬州。

《虞美人·年年江上清秋节》是宋代李弥逊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每年江上的清秋节日,
盏面上有霜月。
无法忍受对着月亮已经伤心离别的感觉。
那时梅花已经开放,海棠也盛开了。
剑溪难以拦住仙游的路。
直接向上升入云霄。
藕花不会妨碍船只航行。
应该趁着潮头在八月份前往扬州。

诗意:
《虞美人·年年江上清秋节》描绘了一个江上的清秋节日景象。诗人通过描写月亮、梅花、海棠等元素,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别离的痛苦之情。诗中的剑溪和仙游路象征了仙境和神奇之地,诗人渴望能够超越尘世的束缚,追求更高的境界。最后,诗人提到趁着潮头八月去扬州,显示了对旅行和新的经历的向往和期待。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江上的清秋节日情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逐和对离别的痛苦的反思。诗中运用了月亮、梅花、海棠等意象,通过对于自然景物的咏叹,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美好瞬间的珍惜。剑溪和仙游路的描绘则展示了诗人对超越尘世、追求高境界的向往。最后提到趁着潮头八月去扬州,表达了对新的旅行和经历的渴望,显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清秋节日中的心境和感慨。这首诗词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和抽象的意象运用,使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对于美好时光的热爱、对于离别的痛苦和对新的旅程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弥逊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李弥逊朗读
()

猜你喜欢

梅花竹叶互交加,濡墨淋漓整复斜。忆得昨宵明月下,横拖疏影上窗纱。

()

路畔累累墓石多,中郎遗愧定如何。应怜此日知名士,到死犹穿吉莫靴。

()

千编蠹走鱼,三写焉成乌。流传不足征,笔削何如无?

寻源准之宋,正讹同索逋。旁观昧所从,或谓正者诬。

()

鹿苑凋残久,登临法界宽。孤云穿竹细,宿鸟出林寒。

井废泉何在,花深露未乾。断碑横蔓草,剥落有谁看。

()

脉脉清渠绕舍流,移床就柳坐溪头。镜涵霁影浮斜日,波映寒光报早秋。

村畔砧声听渐暝,林端蝉翼噪逾幽。此中偃息容疏懒,底用乘槎海上游。

()

舜禹传心十六字,执中一语贯精微。漫从体用观真妄,不向筌蹄觅是非。

大地春风扬道妙,碧天秋月露清机。个中密谛何人会,鱼自深潜鸟自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