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前帐。宋代。曹勋。蜀锦床前帐,四角垂香囊。上有合欢带,下有双鸳鸯。鸳鸯一分散,不得同所将。弃捐箧笥里,谁惜旧时香。
《床前帐》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曹勋。该诗以床前帐为主题,描绘了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
诗词的中文译文:
蜀锦床前帐,
四角垂香囊。
上有合欢带,
下有双鸳鸯。
鸳鸯一分散,
不得同所将。
弃捐箧笥里,
谁惜旧时香。
诗意:
这首诗以一幅蜀锦床前帐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和失散情侣的思念之情。诗中蕴含了深邃的情感和一种对旧时香和美好回忆的怀恋之情。
赏析:
《床前帐》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床前帐的画面,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思考。蜀锦床前帐是一种华美的织物,四角垂下香囊,给人一种精致和安逸的感觉。合欢带代表着两个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而双鸳鸯则象征着恩爱的伴侣。
然而,诗中描述的鸳鸯却分离了,不能再共同飞舞。这种分离带来的悲伤和失落在诗中得以体现。作者将鸳鸯般的合欢带弃置于箧笥之中,箧笥则象征着过去的回忆和情感。诗词末句表达了作者对旧时香和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逝去的时光和感情的追思。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作者的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它既有着对过去的怀念,又透露出对失去的情感的痛苦和无奈。读者在品味这首诗词时,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温柔回忆,引发共鸣并激发对生命和情感的思考。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夏日登瀑顶寺,因寄诸知己。唐代。孟贯。曾于尘里望,此景在烟霄。岩静水声近,山深暑气遥。杖藜青石路,煮茗白云樵。寄语为郎者,谁能访寂寥。
黄鹤洞中仙 自述。宋代。丘处机。故里在天涯,海上无名士。因遇终南陆地仙,挈我来游此。素爱断蓬飞,野鹤孤云志。顶笠披蓑人不知,便是风狂子。
送象山凌尹汝聘。明代。程敏政。象山山下旧名疆,羡子承恩握县章。到日拥舟潮水白,行边吹马旱尘黄。可堪奉檄人千里,正见忧民诏十行。老学平生须大展,青云高躅看腾骧。
送钱正术还姑苏。明代。王鏊。西馆桥边竹隐居,昔年曾受异人书。不知官爵能来子,可是尘埃早识予。忽地相逢还宛若,再烦推看定何如。韩苏总被虚名误,试问三星是也无。
弈棋戏作。宋代。曹彦约。人皆吒物涤尘襟,我亦於棋了寸阴。散诞不知身老大,从容聊与世浮沉。诸君误作机关说,老子初无胜负心。收拾定应全局在,清风明月照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