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转歌

宛转歌朗读

《宛转歌》是宋代诗人曹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明亮的月光洒在清澈的江水上,诗人借此抒发了自己的情感。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江水上,
我心情激荡,写下余情。
如同美人佩戴着珍珠的锦带,
柔婉而优雅,传播新的声音。
将我明君的幽怨寄托其中,
用微风掩盖我的忧思。
借助这优美的旋律,
谱写出丰富而和谐的音乐。
对着西斜的流月感到惆怅,
心中的愧疚和叹息难以言表。
歌声宛转,情感无限。

诗意和赏析:
《宛转歌》通过描绘明亮的月光和清澈的江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诗中的明月和江水都象征着纯洁和明亮的美,而诗人的情感则如同江水一般清澈流动。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描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佩戴着珍珠的锦带,以及她婉转而优雅的声音,传递出一种新颖的音乐。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美丽的景色和动听的声音中,抒发了对君主幽怨的思念,并用微风将自己的忧思掩盖起来。他借助这优美的旋律,创作出丰富而和谐的音乐作品。然而,诗人对流动的月光感到惆怅,他的内心充满了愧疚和叹息。整首诗以宛转的歌声作为主题,表达了无尽的情感和思绪。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音乐来表达情感,展示了曹勋在宋代文化背景下的才华和情感表达能力。诗人巧妙地运用意象和比喻,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诗意。整首诗以旋律优美、情感丰富为特点,给人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曹勋的《宛转歌》展示了他对音乐和诗歌的独特理解和表达方式,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情感的起伏和深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朗读
()

猜你喜欢

默祝烽烟靖,书生学掌兵。深山秋试马,细雨晚屯营。

令易千军肃,诗难五字精。溪流喧子夜,不寐听鸡声。

()

日暮忽闻讣。蓦传来、金桥厌世,痛心惊仆。三日云何成长往,莫是庸医耽误。

廿八岁、摧残玉树。母老家贫情特惨,况安人、年少娇儿孺。

()

我行绕山腰,不复睹山足。我行陟山脊,又不见山腹。

故知天下奇,了不形起伏。古台倚轩辕,阴洞閟鬼谷。

()

黄鹄哀鸣感稻粱,凤毛高举豹深藏。迟回自失因时旨,留滞终迷所向方。

柳下和光宁降辱,云间高论且开张。嘤声伐木诗人意,垂听和平谂报章。

()

鸡娄大鼓声渊渊,南村北里车骈阗。神去神来送迎毕,广徵戏具娱新年。

寻橦缘曲走长索,吐火吞刀相继作。陡然变出狻猊形,一啸长风振林薄。

()

此身已作在山泉,涓滴无由补大川。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