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归自讼

怀归自讼朗读

《怀归自讼》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本诗描述了作者对读书经验的思考和反思。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怀归自讼

读书老不入,屡读屡遗忘。
遇事欲强记,转首輙怊怅。
以此趋事为,岂但成嘲谤。
人岂不自知,去矣殆天放。

译文:
怀着归心自我辩论,

读书虽勤勉,却难以领悟。
屡次阅读却屡次遗忘,
遇到事情时,渴望强烈地记住,
但转过头来,常常只有失落和沮丧。

以这样的心境去追求事物,
岂不仅仅成为他人的嘲笑和讽刺?
人又岂能不自知,
离开了书本,或许就是放任自己迷途于天地之间。

诗意与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学习的疑惑和思考。曹勋坦诚地承认他读书虽然勤奋,却常常无法真正理解和记住所读之物。他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时,渴望能够牢记所学,但却常常感到失望和沮丧。

诗中的"归"意味着回归自己内心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曹勋思考自己读书的价值,是否真正能够为自己所用,又是否会被他人嘲笑和误解。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矛盾的心境,作者对学习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同时也表达了对自我的怀疑。作者似乎暗示,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现实生活的需要,而应该有更深层次的追求,追求灵魂的自由和超越。

这首诗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迷茫,引发读者对于学习与人生意义的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曹勋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曹勋朗读
()

猜你喜欢

清露细研妆粉,翠绡斜映轻红。春光留住小屏动。

高低非困雨,疏密岂欹风。

()

自拨香弦按紫檀。曲向谁弹。泪向谁弹。蜀茶花底小红栏。

去为谁难。住为谁难。

()

长安东去是骊山,上有高台下有泉。前有幽王后秦始,覆车在昔良难纪。

华清宫殿又何人,至今流恨池中水。君不见天道幽且深,败亡未必皆荒淫。

()

清明雨过春蒙蒙,情怀索莫如寒蛩。西河有泪久呜咽,夜半梦魇惊惺忪。

古香荒土斫新冢,一杯清醑浇蒿蓬。书斋鱼尾锁寂寞,蛛丝罥席垂帘栊。

()

朦胧帘影梨云薄,竹度风斜。月漾寒纱。冷逼雕梁燕子家。

夜深窗外闻辘轳,露井啼鸦。残梦天涯。背壁秋灯坠碎花。

()

青葱大叶似枇杷,臃肿枝头著白花。看到花心黄欲滴,家家一树倚篱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