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周文显二首。宋代。赵蕃。白雪郢中少,青蝇楚国多。知音自古尔,谗口奈渠何。皎皎宁遭污,冥冥岂畏罗。秋风下庭叶,乃见贯时柯。
《寄周文显二首》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白雪郢中少,青蝇楚国多。
知音自古尔,谗口奈渠何。
皎皎宁遭污,冥冥岂畏罗。
秋风下庭叶,乃见贯时柯。
诗意:
这首诗词以雪、蝇、知音、谗言、清白和秋风等意象描绘了作者对周文显的思念和对人际关系中的困境的反思。诗人通过具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世间繁杂纷扰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首句以"白雪"和"青蝇"作为对比,暗示了郢中(即楚国)少有洁白之地,而蝇虫多存在于楚地。这种对比折射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清白之人的渴望。
第二句中的"知音"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知己的渴望和尊敬,同时也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知己难寻。"谗口奈渠何"的意思是无论怎样,谗言的恶口又能对他做些什么呢?这表达了作者对诽谤和流言蜚语的不屑和无奈。
第三句中的"皎皎宁遭污,冥冥岂畏罗"通过对自身清白的坚守表达了诗人的无畏和坚定。即使身处污浊之地,作者仍然保持纯洁的心灵,不为谗言所动。
最后两句以"秋风下庭叶"的景象作为结尾,表现了时光的流转和万物的更替。"贯时柯"象征着一种永恒的价值和品质。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暗示了虽然人事无常,但真正的价值和美德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意味深长的表达,传达了诗人对纯洁和真实的追求,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现实的思考,以及对时间流转的感慨。它展示了宋代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同时也表达了一种对高尚品德和真理的崇高追求。
赵蕃。赵蕃(1143年~122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理宗绍定二年,以直秘阁致仕,不久卒。諡文节。
纪戊午正月李公事有感 其二。明代。王世贞。岂谓夔龙席,翻然百态生。何人善阴中,为尔出阳惊。骠骑新门客,尚书旧履声。君恩与朋好,愁绝向谁明。
秋怀。清代。陈黉。西风随雁影,吹落洞庭波。黄叶一林满,清霜昨夜多。美人梦凉月,之子隔烟萝。秋思长无极,徘徊倚瑟歌。
谒按察马佥事。宋代。王义山。黩货无厌政贿成,几年蔀屋不曾晴。击奸霹雳从天降,烛物晶明揭日行。影在乌台已风采,特烦龙节更澄清。儿童走卒更相顾,夹道传呼司马名。
夜雨。宋代。范成大。烛花垂穗伴空斋,心事如灰入壮怀。老倦更阑惟熟睡,任他疏雨滴空阶。
虫豸诗。浮尘子(三首)。唐代。元稹。可叹浮尘子,纤埃喻此微。宁论隔纱幌,并解透绵衣。有毒能成痏,无声不见飞。病来双眼暗,何计辨雰霏。乍可巢蚊睫,胡为附蟒鳞。已微于蠢蠢,仍害及仁人。动植皆分命,毫芒亦是身。哀哉此幽物,生死敌浮尘。但觉皮肤憯,安知琐细来。因风吹薄雾,向日误轻埃。暗啮堪销骨,潜飞有祸胎。然无防备处,留待雪霜摧。
以诗句咏梅·万里春随远客来。宋代。方蒙仲。万里载梅归,道是春来路。那知春到时,梅已随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