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葺芷雪韵

和葺芷雪韵朗读

《和葺芷雪韵》是宋代郑清之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自信心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通过描绘各种景物和事物的形象,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夸父逐日有余力,驱万白{鲵鱼换虫}飞练织。
连天照耀作夜明,涌池培堆惊壤息。
竹高已学枪头势,梅近犹能半面识。
坡翁笑效六一体,八章联翩韵声色。
麻衣忽见蜉蝣阵,砚池观鱼来紫石。
郑谷祗解瘦寒句,江上渔蓑正披得。
何如囊锦生谷纹,兔园老笔阳春墨。

这首诗的诗意主要表达了作者的自信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诗中的各种景物和事物的描绘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对艺术的追求。

赏析:
诗词以夸父逐日的传说为引子,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才华和能力的自信。夸父逐日是一个寓言故事,讲述了夸父追逐太阳的故事,显示出作者强烈的进取心和对追求卓越的渴望。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以驱赶白鲵鱼来换取织成飞练,展示了他对技艺的掌握和创造力的表达。白鲵鱼是一种传说中的神奇动物,而飞练则象征着独特的艺术创作。

作者继续描绘了连绵不断的景象,比喻自己的才华照亮整个天空,使夜晚变得明亮。这种场景的描绘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和宏大气象。

诗中还出现了竹子和梅花,竹子高耸入云,象征着作者的追求高远,而梅花则展示了作者对微小之物的敏锐观察力。这些景物的描绘凸显了作者的审美眼光和对细节的关注。

接下来,出现了坡翁的形象,他笑着效仿六朝文人的风格,展示了作者对前人文学成就的尊重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诗词的结尾以蜉蝣和鱼的形象作为衬托,描绘了作者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的感悟。这种对细微之处的关注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整首诗词的艺术风格流畅自然,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富有节奏感的语言,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和对艺术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

郑清之朗读
()

猜你喜欢

朝天埋没土花斑,龙种东都去不还。寂寞秋深铜辇路,茂陵金碗出人间。

飒爽英姿在眼前,昭陵茧纸几何年。流传墨宝人间少,恐有风雷护笔巅。

()

朝阳初上岩头树。清晨步入蚕丛路。云隐小红墙。钟声发上方。

高碑书故事。苔藓侵碑字。大士坐莲台。莲花何处开。

()

岁时常祭祀,朝夕自饔飧。尚是先人祚,谁非故国恩。

枯畦残宿雪,冻树出初噋。奠醊求何所,邻家借小园。

()

张伯松,巧为奏,大纛高牙拥前后。罢将印,归里中,东国有兵鼓逢逢。

鼓逢逢,旗猎猎,淄川城下围三匝。围三匝,开城门,取汝一头谢元元。

()

仲尼一旅人,栖栖去齐卫。当其在陈时,亦设先人祭。

深哉告孟言,缅矣封防制。而我亦何为,远游及三岁。

()

楼阁参差未上灯,菰芦深处有人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