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宋代。苏泂。长安五月火云堆,客子光阴鬓发催。谋国已嗟无位及,忧家只怕有书来。榴花照眼何曾摘,萱草惊心不要开。焉得儿男备征戌,等闲挈取版图回。
《家国》是苏泂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家国》
长安五月火云堆,
客子光阴鬓发催。
谋国已嗟无位及,
忧家只怕有书来。
榴花照眼何曾摘,
萱草惊心不要开。
焉得儿男备征戌,
等闲挈取版图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长安五月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家国的忧虑和思念之情。
首句描述了五月天空中火烧云的壮丽景象,给人一种炽热的感觉。接着,诗人提到客居他乡的人们,他们的时间过得飞快,他们的发白了鬓角,提醒人们时光荏苒,青春易逝。
第三、四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他感叹自己无法为国家做出贡献,为国家的事业感到遗憾。然而,他却忧心忡忡地等待着一封家书,担心家中的情况。
接下来的两句描绘了榴花和萱草,它们都是夏季的花卉,分别象征着鲜艳和喧嚣。榴花虽然美丽,但是作者无心采摘,因为他思念家乡的人和事。而萱草的开放则让他心生惊愕,因为他担心家中有什么不幸的消息。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家庭的期待和对国家的向往。他希望能有儿子或男性亲属去备战边疆,保家卫国。他希望可以轻松地取得胜利,回到家中,将战果带回。
整首诗词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园和国家的思念、忧虑和期望。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感受,诗人传达了对家国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家庭和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产》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著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楠、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馀。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馀》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泠然斋诗集》八卷。
卜算子二首 其二。清代。史承谦。月色冷如霜,簟影清如水。几阵西风到碧纱,今夜知难睡。检点七条弦,弦绝难重理。莫看春衫旧酒痕,中有相思泪。
古瑟怨。唐代。李益。破瑟悲秋已减弦,湘灵沈怨不知年。感君拂拭遗音在,更奏新声明月天。
夏景 其一 夏雨生众绿。宋代。刘辰翁。入夏可曾晴,阴阴众绿成。但惊春尽去,谁信雨中生。一月须梅润,千林但叶声。荷边蒲猗傩,桑外笋峥嵘。芳草非无恨,新条各向荣。秧田禾似浪,满眼几时平。
江南好 寄海升六弟。清代。张秀端。长相忆,三楚旧游时。一舸倚蓬看碧岫,双柑携酒听黄鹂。绕膝共娱嬉。
白下县。明代。周是修。大河东遥遥,孤城忽如块。临流起层阁,危轩俯长濑。西山当倚晴,宛若蛾眉对。日夕望闉都,车马空横溃。
中秋月。宋代。韩琦。清商才过半,皓魄最宜圆。自是秋光好,非缘人意偏。一宵歌吹地,万里雪霜天。忍见西楼下,佳期又隔年。
寒食杂兴三首 其三。宋代。周紫芝。北邙何巍巍,高冢如鱼鳞。慨彼墓中士,中朝称贵人。万金树丰碑,千金琢麒麟。自从胡骑入,乱离隔中原。生者各奔窜,死者衔长冤。子孙无奠享,白杨悲馁魂。峨峨缨冠子,往往无丘坟。举酒西北向,野哭望白云。我今上先陇,覆杯松下根。时危不自保,念之殊酸辛。
王勃滕王阁记图。宋代。郑思肖。王勃清才俊不禁,烂铺艳锦赏知音。空馀高阁青云里,谁识落霞秋水心。
诗品二十四则。流动。唐代。司空图。若纳水輨,如转丸珠。夫岂可道,假体遗愚。荒荒坤轴,悠悠天枢。载要其端,载同其符。超超神明,返返冥无。来往千载,是之谓乎。
金陵阻风即目。清代。张问陶。不许归帆趁晚潮,西风十日九停桡。鱼龙浩荡三山暮,吴楚青苍一水遥。鸦带斜阳立牛背,人携暮景在山椒。过江名士皆黄土,只剩涛声似六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