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三夜道士湖泛月

八月十三夜道士湖泛月朗读

诗词:《八月十三夜道士湖泛月》

译文:
万事廓悠悠,
因贫得纵游。
天悭一样月,
人有几中秋。
短笛芙蓉浦,
芳尊杜若洲。
清狂欠拘束,
谁恕道家流。

诗意及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蒲寿宬所作,描述了一个道士在八月十三夜晚上湖上漫游的情景。诗中展现了作者的豁达和超脱,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诗的开篇,作者以"万事廓悠悠"形容世事的变幻无常,人生的广袤深远。虽然身处贫困之中,但作者因此得以自由自在地漫游。这里表达了作者对物质财富的淡泊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接着,诗中描绘了一轮明亮的月亮,与众人共同欣赏。"天悭一样月"这句表达了月亮的美丽与稀有,以及人们对月亮的向往之情。然后,作者以"人有几中秋"暗示了人生有限,每个人只能拥有有限的中秋时光,因此需要珍惜和享受。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短笛芙蓉浦"和"芳尊杜若洲"两句,描绘了湖泊的美景。短笛芙蓉浦和芳尊杜若洲都是湖上的景点,这里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宜人之处。通过这些景色的描绘,诗人营造出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环境,与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两句"清狂欠拘束,谁恕道家流"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脱尘俗的追求。"清狂"一词指的是道家思想中的超然态度,不受世俗束缚。诗人希望自己能够在道家的理念中追求自由,而不受世俗的限制。"谁恕道家流"则暗示诗人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宽容,因为道家的思想常常被认为与传统的社会规范相悖。

这首诗词展现了蒲寿宬对自然、人生和道家思想的独特理解。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诗人传达了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以及对世事无常的淡泊态度。整首诗流畅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蒲寿宬

名或作寿晟、寿峸。宋末阿拉伯人。与弟蒲寿庚至泉州贸易。度宗咸淳间,知梅州。益、广二王航海至泉州,时寿庚为泉州守,闭城不纳。寿宬密谕寿庚纳款于元,遂于景炎元年同降元朝。有《心泉学诗稿》。...

蒲寿宬朗读
()

猜你喜欢

西风吹木叶,万户动寒砧。静院凭栏久,愁心无限深。

()

一身不自若,竟尔堕虞尘。旦起肃衣冠,如见天颜亲。

天颜不可见,臣意无由申。伏念五年来,王涂正崩沦。

()

宣室今年起故侯,衔兼中外辖黄流。金銮午夜闻乾惕,银汉千寻泻豫州。

猿鹤惊心悲皓月,鱼龙得意舞高秋。云梯关外茫茫路,一夜吟魂万里愁。

()

绵邈球阳路,奇观海外游。岛明迎日出,浪远拍天浮。

人是来壶峤,楂同泛斗牛。纶音宣鬯处,感戴遍荒陬。

()

瑟瑟轻寒,正珠帘晓卷,秋心凄紧。瘦蝶不来,飘零一天宫粉。

莫令真个敲残,留傍取、玉妆台近。窥镜。乍无人,一笑平添幽韵。

()

时雨时晴画本开,风光不厌酒徒来。岳阳楼上梅花笛,习子池边鹦鹉杯。

声重晚钟闻远寺,夜深凉雨长新苔。临江好看东来客,移取芭蕉别院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