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合舍迁居山中

刘合舍迁居山中朗读

《刘合舍迁居山中》是宋代董嗣杲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玉粒荣途税驾难,
遁栖山屋乐颜簟。
写梅当画同谁赏,
采菊成粮独自餐。
五字诗成消兴晚,
半缻酒熟抵秋寒。
太空月色清如洗,
多向疏林缺处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诗人刘合舍迁居山中的生活为主题,表达了对自然、寂静和自由的追求。

诗的开篇,“玉粒荣途税驾难”,描写了刘合舍在世俗的繁琐事务中感到困扰和束缚。这句诗用简洁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权力和物质追求的厌倦,同时暗示了他追求自由和宁静的愿望。

接下来的两句诗,“遁栖山屋乐颜簟。写梅当画同谁赏”,表达了刘合舍在山居生活中的乐趣。他在山屋里安乐地栖息,享受着宁静的环境。同时,他也写下了梅花的画作,但他不知道有谁能欣赏到他的作品。这里,梅花被用来象征纯洁和高尚的艺术品味,而诗人的孤独则强调了他与世隔绝的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诗,“采菊成粮独自餐。五字诗成消兴晚”,描绘了刘合舍在山中自给自足的生活。他采菊为食,独自品味着这份简朴的生活。同时,他以五字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但这种形式的诗已经逐渐失去了它的兴盛。这里,菊花被用来象征朴素和坚韧,而五字诗的衰落则反映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最后两句诗,“半缻酒熟抵秋寒。太空月色清如洗,多向疏林缺处看”,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他在寒秋中品味着酒的美酿,感受着夜空月色的清新与洁净。他鼓励人们多向疏林中的空隙看,这是在提醒人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微小而美好的事物。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山居生活和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繁忙的厌倦,对自由和宁静的追求,以及对纯洁和美好事物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然与心灵的追求,以及对清新、宁静生活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

猜你喜欢

一抹晴空无际,烟光淡荡,微月当楼。点缀平芜树色,暮霭初收。

断霞边、慈乌千点,看反哺、争择枝头。漫凝眸。亲帏何处,旅梦难留。

()

何必江南,堪痛哭,六朝遗迹。只此地,曾经几遍,铜驼荆棘。

高浪已摧临镜堞,平沙尽没藏书壁。漫凭高,历历数沧桑,空沾臆。

()

轻寒漠漠,又杏花天气。卸了吴棉薄纨腻。把花魂细绾,月梦低敲,闲谱得、十叠新词堪记。

番番圆艳约,春事迷人,絮影风光太消碎。小病不胜春,懒想秾愁,拚略受、情多风味。

()

瑟瑟轻寒,正珠帘晓卷,秋心凄紧。瘦蝶不来,飘零一天宫粉。

莫令真个敲残,留傍取、玉妆台近。窥镜。乍无人,一笑平添幽韵。

()

柳三眠后。看疏筠扫绿,隔霜依旧。苔痕忽讶,春牙迸引,涓涓寒溜。

今年道早,问见了、红襟否。戒园丁、上番休镵,初篁留拂檐垢。

()

农事惟邦本,先民履亩东。翠华临广陌,彩轭驾春风。

礼备明神格,年期率土丰。劝耕时廑虑,敢为惜劳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