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有感

闻雁有感朗读

《闻雁有感》是宋代董嗣杲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闻雁有感》中文译文:
雁声传入寂静的湖泊,
节节传来悲伤的音响。
这悲伤的音响无法听闻,
但听后却触动了内心的情绪。
客人从远方而来,
心中已积攒了长久的忧伤。
初时因为饥寒而思考出出路,
但如今却无处栖身。
浓密的树林像电光一般闪烁,
不再计较上升与下沉。
但这个口体已经疲惫不堪,
那些议论者如何能理解其中的价值?
作为客人也是一种痛苦,
忧伤看似积攒成深厚的树叶。
旺盛的气力已消磨殆尽,
疲弱的身体无法承担起任务。
胡乱奔跑拥有虚幻的财富,
空荡荡地躺卧于庐山的阴影下。
蒙着头难以抵挡寒风的吹袭,
煮尽了石鼎中的苦草。
何时才能理顺晴朗的竿杆,
拿起鱼竿垂钓花溪中的鱼儿。
思念归家却无法归家,
床头的蛩虫自由地吟唱。

诗意和赏析:
《闻雁有感》通过描述雁声的传递,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诗中的雁声被描绘为悲伤的音响,它们传入静谧的湖泊,激发了作者内心的感触。这种悲伤的音响难以听闻,但却深深触动了作者的情感,引发了他对远方客人、饥寒艰辛、无处安身等问题的思考。

诗中描绘了客人远道而来,心中积攒了长久的忧伤。起初,客人因为饥寒而思考着生存之道,但如今却无处栖身。树林的景象闪烁着电光般的浮动,不再计较上升与下沉,暗喻着作者对于世事浮沉的看法。

然而,作者的身体已经疲惫不堪,无法承担起任务。他失去了旺盛的气力,羸弱而病痛,无法应对生活的艰难。他感慨于自己的艰辛处境,同时也对那些无法理解他的议论者感到无奈。

诗中还描绘了作者的孤独和无奈。他像疯狂奔跑、拥有虚幻财富的人一样,却只能空卧于庐山阴影下。蒙头难以抵挡寒风,煮尽了苦草,表达了作者对于困境的无力抵抗。他渴望能够理顺思绪,重新振作起来,以便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家的思念,但却无法实现归家《闻雁有感》是宋代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通过描绘雁声传入湖泊、悲伤的音响触动内心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客人远方来访、长久的忧伤积攒、无处安身的痛苦的感受。诗意隐喻着世事浮沉、人生艰辛、孤独无奈等主题,同时也抒发了对困境的无力抵抗和对归家的思念。整首诗以雁声为线索,通过音响的传递,渲染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生活困境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

猜你喜欢

江树昏黄江月白。无限凄凉色。千重有恨,千声哀怨,搅乱远游客。

身上征衣宽共窄。费尽闺中力。溪上青砧,山头别路,都化望夫石。

()

拄杖偏宜最上头,羽人何处访丹丘。四山春雨空侵牖,终日奇云不去楼。

欲与《黄庭》参《内景》,谁将紫字写灵修。古藤花发烹泉水,缘结烟霞拟再游。

()

春秋书鲁月,犹是谓文王。旧国还丰镐,遗民自夏商。

神游弓剑远,天与卦爻长。此日追休烈,于戏不可忘。

()

忆昔过从日,偏承藻鉴殊。堂中延太守,门外揖王符。

木叶空郊晚,鱼鳞大泽枯。邈如人世隔,无复问黄垆。

()

高楼峙西北,缥缈浮云端。中有愁思妇,抚琴独长叹。

容颜耀朝日,咳吐如芳兰。动作礼自持,秉质幽且间。

()

江城又是经年别,中山柳疏多少。院雨梧桐,池香菡萏,赢得凄凉怀抱。

乡程更杳,纵有梦难寻,鸳鸯湖小。水驿西风,这番输尔赋归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