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闲步有询吴灵耀近履者

清虚闲步有询吴灵耀近履者朗读

清虚闲步有询吴灵耀近履者

晚风吹山空,闲步策藜杖。
纡从砂涧头,行过崖石上。
庵门耀金碧,中觉天地旷。
神泉夜光灿,禽鸟互酬唱。
黄冠扣閒趣,发语知不妄。
因拈故人迹,流辈所钦向。
我答亦附会,不想失宜当。
随口诚卒然,聊纪客中况。

诗意与赏析:
《清虚闲步有询吴灵耀近履者》是宋代董嗣杲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闲散的游人在山间的漫步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观察与感悟。

诗中的“晚风吹山空”描绘了山间晚风的轻柔和空灵之感,给人以静谧的美感。游人手持藜杖,自由自在地行走在山间,体验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纡从砂涧头,行过崖石上”,形容了游人穿越山间的砂涧和崖石,展示了他的勇气和冒险精神。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一个庵门,庵门散发着金碧辉煌之光,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同时也象征着人文的文化积淀。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天地的广阔与开阔,感叹自然和宇宙的壮丽景象。

诗中还出现了“神泉夜光灿”,形容了夜晚神秘的泉水,发出耀眼的光芒。禽鸟在夜晚中互相呼应,歌唱着和谐的乐曲,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妙的画面。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黄冠(指学士)这种知识分子的赞赏,认为他们能够悠闲自得地享受生活,言谈之间洞察人事,不妄言妄动。诗人与这位黄冠共同品味着古人的足迹,感受着历史的厚重。

整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人文与哲学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与感悟。通过描绘山间景色和描写黄冠的品质,诗人表达了对宁静、智慧和人文价值的追求,呈现了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生活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董嗣杲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为道士,字无益。嗣杲工诗,吐爵新颖。...

董嗣杲朗读
()

猜你喜欢

楼阁参差未上灯,菰芦深处有人行。凭君且莫登高望,忽忽中原暮霭生。

()

一角红窗低嵌月,矮屏山蹙罗纹。梨花情性怕黄昏。

泪怜银蜡浅,心比玉炉温。

()

年纪。年纪。不比十三十四。乳名郑重曾探。眉样蹉跎未谙。眉样。

眉样。难道峰青江上。

()

翠盖千重合,冰华万古清。人寰夸玉井,仙露胜金茎。

质秀香尤异,波凉暑不生。逍遥蓬岛内,未拟赴瑶京。

()

芳草仍留鹦鹉名,千秋遗恨实难平。江摇隔岸红镫影,舟集通宵白浪声。

冷暖自知孤客意,阴晴叵测上天情。无聊咄咄书空坐,怪事浮云污太清。

()

晨光穿牖入,蛛网暗中悬。新绪千重结,晴丝一缕牵。

空闺疏洒扫,虚室自回旋。蟢子占何益,音书尚渺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