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淞园坐雨伯夔重伯寿臣及儿子方恪同游

半淞园坐雨伯夔重伯寿臣及儿子方恪同游朗读
陈三立

《半淞园坐雨伯夔重伯寿臣及儿子方恪同游》是近代诗人陈三立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日重寻丑石存,
芙蓉照水柳当门。
蝶招裙屐迷荒径,
蜗篆亭台认断痕。
乱叶鸣空群籁合,
晚江撼坐一襟尊。
秋堂对茗围寒雨,
遗世魂依犊鼻裈。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陈三立和他的儿子方恪一同游览半淞园的景色和情景。诗中通过描写景物和表达感受,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赏析:
诗的开篇,陈三立提到百日重寻丑石,意味着他多次来到半淞园寻找那块石头,象征他对这片园林的特殊情感和追忆。接着,他描述了芙蓉花照在水面上,柳树就在门前,这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受。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蝴蝶招引着裙履,迷失在荒径之间,揭示了在这个园林中迷路的游人。蜗篆亭台认断痕,表达了这里的建筑和景观犹如刻在时间中的印记,承载着历史的沉淀。

诗中出现了乱叶鸣空群籁合的描写,给人一种声音交织的感觉,暗示了园中的自然环境和生机盎然的景象。晚江撼坐一襟尊,描绘了晚上江水上船只摇曳的景象,以及诗人坐在其中一艘船上,心境宁静,品味人生。

最后两句,秋堂对茗围寒雨,遗世魂依犊鼻裈,描述了秋天园中的茶室,围起茶几,寒雨打在茶室的窗户上,而遗世之人的魂魄,如同附着在犊鼻裈上一般,寄托在这个园林之中。

整首诗通过描绘景物和情感,展示了作者对园林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作者用简练而优美的语言,将景物与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传达了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秦淮原接大江流,绮阁还临白鹭洲。五马旌旗曾北渡,八公草木护南州。

夜寒玉漏严城雨,月满铜驼故国秋。江左繁华零落尽,几时王谢更重游。

()

秦为头,虢为尾,万树桃花光炜炜。行人到此车轮摧,夸父行之速如鬼。

黄帝铸九鼎,博采首山铜。鼎成龙乃去,剩有轩游宫。

()

麟趾袅蹄式可寻,何须番舶献其琛?汉家平淮书难续,且仿齐梁铸饼金。

()

汉吏逃名姓,而今地尚传。泉疑流夜雨,山欲锁春烟。

脱屐离尘网,裁云补水田。老僧消受得,梅子熟多年。

()

雨旸征帝德,丰稔慰氓愚。赛鼓村迎社,神灯夜祷巫。

酒浆泻罂盎,肴核献盘盂。敢乞长年惠,穰穰遂所需。

()

小亭斜坐近花栏,碧树清阴宿雨乾。听罢蝉声风曳去,绿波深处夕阳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