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潘德久之官建康

送潘德久之官建康朗读

《送潘德久之官建康》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生未能理解理政之道,无法改变白发苍华。
岂是心胸能容纳旅途之苦,只需有名家的诗句。
常年随从将军征战,勉强让妻儿整理衣冠。
若没有将军宽厚的礼数,新的忧愁恐怕会堕入江花之中。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陈傅良对于自己平淡无奇的一生的思考和感慨。他自述自己未能理解和掌握治理国家的方法,也无法阻止时间带来的衰老。然而,他认为人生并非完全无望,只要能够创作出优秀的诗句,便可以在文学上得到一定的荣誉。诗人深知将军的厚道礼数对于自己的生活有所帮助,但他也忧虑自己新的困扰可能会让他沉沦于无法摆脱的境地。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传体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楚和无奈。诗人陈傅良自述了自己对于政治和社会的无能,以及时光带来的衰老和辛劳。他对于自己一生的无功而感到苦闷,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坚持和信仰使他仍然抱有一丝希望。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够创作出有名家风范的诗句,就可以在文学界得到一定的认可和成为名人。然而,他也透露出对于将军的依赖和对于新的烦恼的忧虑。这种自我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增添了诗词的深度和情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陈傅良的内心矛盾和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通过对自己的无能和困扰的表达,他希望能够通过文学创作来实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和成就感。这种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和对于文学力量的追求展示了诗人的情感和智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

陈傅良朗读
()

猜你喜欢

何幸闻名早。爱春蚕、缠绵作茧,丝丝萦绕。织就七襄天孙锦,彩线金针都扫。

隔千里、系人怀抱。欲见无由缘分浅,况卿乎、与我年将老。

()

烟光上了。天淡孤鸿小。一派角声听渐杳。吹冷西风残照。

平安火映谯楼。旌旗半卷城头。写入屏山几曲,乡心历乱边愁。

()

门前有客跨青牛,倒屣相迎入便留。不觉人间非甲子,已知天外是神洲。

宣尼愿在终浮海,屈子文成合远游。笑指八仙皆上座,从君今日老糟丘。

()

青山蹀躞从西来,延平之城当其隈。危峦万仞飞雉堞,高楼杰阁横江开。

大江日夜水东注,逆浪卷将山影去。峰回舟转不见城,双塔亭亭锁归路。

()

月旧愁新,宵长梦短,今夜如何能睡。灯疑泪晕,酒似心酸,一夜断肠滋味。

独自背这窗儿,数尽寒更,懒寻鸳被。更空槽马啮,荒邮人语,嘈嘈盈耳。

()

碧峰顶上结茆庐,可拟巢由物外居。云变白衣眼底事,风翻贝叶案头书。

性天融会无今古,心月圆明彻太虚。睡起北窗时一啸,千山答响自如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