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裸卿送笋

刘裸卿送笋朗读

《刘裸卿送笋》是宋代诗人章甫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俗子贪钱如食蜜,幽人爱竹如种玉。
这里描述了一个对比,俗人贪爱金钱,如同食蜜一样贪婪。而幽居的人则喜爱竹子,将它看作种植玉石一样珍贵。

君家大隐城一隅,万个深围数间屋。
诗中提到了一个隐居之地,这是作者描绘的一个家庭,他们安居在城市的一隅,并且周围有很多围墙,屋子也很多。

阳春不住长儿孙,犊角猫头还满目。
这里表达了时光流转不息,春天常在,但人们老去,代代相传。这里使用了"犊角猫头"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岁月的痕迹。

却恐繁阴碍风月,童奴时取供肴蔌。
诗人担心繁忙的生活会妨碍他欣赏风景和月色。同时,他提到了童奴为他准备饭食,这是对清贫生活的描绘。

朝来想挂北窗坐,应念先生食无肉。
作者希望在早晨到来时,能够在北窗下静坐。这里表达了对一个清贫的先生的思念,他过着没有肉吃的生活。

故遣此君来起予,斓斑嫩箨森盈束。
为了解决自己的困境,作者派遣这位朋友前来帮助他。诗中描述了竹笋的样子,斑斓的色彩和嫩绿的竹叶。

先生饥肠非雷吼,米糁盐醯羹杞菊。
这里描绘了先生的饥饿之苦,但他并没有发出雷鸣般的怒吼,而是用米饭、盐、醯(一种调味料)和杞菊(一种草药)熬制的羹汤来填饱肚子。

急呼瀹釜然枯薪,殷勤留客晨炊熟。
作者急忙呼唤上热水,用来煮饭。他殷勤地留住客人,早晨炊煮早已完成。

不羡侯家五鼎烹,得此一饱万事足。
诗人表示他并不嫉妒富贵人家的盛宴,他只需要这一顿简单的饭菜就心满意足了。

客去关门听雨眠,枕上诗成翻水速。
客人离开后,作者关上门,静静地听雨声,然后躺在枕头上写诗,思绪如水般流动迅速。

这首诗词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向往和对华丽富贵生活的不屑。诗人通过描绘竹子和竹笋来表达对自然的喜爱和追求简朴的态度。他将清贫与自在、物质与精神进行了对比,强调了内心的满足和追求真正的价值。整首诗词流畅自然,以简洁的语言塑造了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清贫和友谊的赞美和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章甫朗读
()

猜你喜欢

相风直。烟袅湘竿篆碧。芝楣在、垂桁衍波,明月窥帘旧时色。

予怀寄酒国。曾惜。图中主客。重来日,翻惹别情,一跳桃花水千尺。

()

愁来只有秋花好,金粟新黄。翠叶秋棠。紫粉鬘花媚夕阳。

花时尽日垂帘坐,本是凄凉。花落还伤。花落人愁哭一场。

()

嫩柳牵丝覆绮窗。起来无绪理明珰。恼人最是日初长。

三尺乌云随意挽,两条却月待萧郎。胡琴闲放竹方床。

()

一生踪迹在烟霞,不植条桑不种麻。翠柏斫来青带叶,古藤担去紫垂花。

歌长时引猿窥穴,归晚常乘月到家。笔指云山为活计,那须卮酒祝篝车。

()

鄙听秦声却楚优,每于山水暂淹留。翠含宿雨千竿竹,高出层云百尺楼。

湖影远浮随棹月,柳塘斜系钓鱼舟。坐深暑退凡情爽,一片清光入镜流。

()

晚风寂寂水潺潺,载酒临流买钓船。莫漫夜游愁秉烛,孤帆明月绿杨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