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祖显和章

督祖显和章朗读

《督祖显和章》是宋代诗人章甫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和诗才的反思,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诗词通过描绘孙侯(可能指自己)在短檠前,即官职卑微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地位的思考。虽然官职低微,但他对诗歌的钟爱不减,自豪地说自己已经写了三百篇赞美诗。这种对诗歌的热爱和自信,彰显了作者对文学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作者在宫廷中的境遇,他还未归去,意味着他仍在等待更高的机遇。然而,他选择了结交江湖山水,寻找诗歌创作的灵感和归属感。这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的生活和追求真实感受的渴望。

在后面的几句中,作者放弃了官场的纷扰和政务,拒绝了恶客的拜访,享受着宁静的日子。他骑着快马,随着春风游览,与花底的黄鹂互相熟悉。这里的描写充满了生动的春日景象,传达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求灵感和安宁的愿望。

诗词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情和喜悦。他与朋友们畅饮交谈,争辩诗句,激荡出波澜。这种与知音共鸣的快乐和对诗歌创作的追求,使他感到胜过得到官位的快乐。作者自称也有诗痴的倾向,一字一字地吟咏着,却难以得到安宁。这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灵感的渴望和对创作困难的思考。

最后几句表达了作者对诗歌创作辛苦所带来的怀疑和迷茫。他不知道这种辛苦是否有益处,甚至表示听到了死亡的呼唤。他担心如果没有知音欣赏自己的诗作,那么即使有一大堆诗篇也是没有价值的。这种对未来和成就的担忧,以及对诗歌命运的思考,使诗词更加深入人心。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作者个人经历和内心感受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由、诗歌创作和个人价值的追求。作者将自己与官场和功利相对立,选择了诗歌的自由和纯粹。通过描述自己的思考和矛盾,诗词传达了一种深沉而迷人的诗意,引发读者对自身追求和价值观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章甫

(1045—1106)建州浦城人,徙居苏州,字端叔。神宗熙宁三年进士。调临川尉,移知寿春。进所著《孟子解义》,除应天府国子监教授,改著作佐郎。元丰中知山阴县,监左藏北库。哲宗朝通判宿州,复除开封府提举常平等事。徽宗即位,知虔州。崇宁初为都官郎中,时立元祐党籍,乃上言元祐臣僚因国事获罪,不应刻名著籍,禁锢子孙。坐忤宰相曾布,降官知泰州。后提举舒州灵仙观以卒。...

章甫朗读
()

猜你喜欢

红妆千里为和亲,倾国芳姿画未真。不恨妾身投塞外,却怜汉室竟无人。

()

风云材略已消磨,甘隶妆台伺眼波。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

()

空相忆,空相忆,庭院四更天。怊怅绿梅花下路,半襟斜月不知寒。

凤屧过阑干。

()

竟日冥思绝妙相,碧落黄泉两茫茫。奈何红颜一时现,不需枯坐与焚香。

()

柴扉薄暮静,高卧洽疏慵。村祭隔林火,风声远寺钟。

夜昏闻犬吠,屋老借云封。更喜沽来便,寒深酒兴浓。

()

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醉馀奋扫如椽茟,写出胸中磈礧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