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照堂观梅二首

玉照堂观梅二首朗读

《玉照堂观梅二首》是宋代张镃所作的一首诗词。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和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未办当春句法工,
坐来花下泥春风。
山高水远须人领,
玉洁珠光喜日烘。
越女信知天下白,
屈平那是泽边穷。
明朝风雨从教有,
老眼今年已不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来表达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之情。首先,作者提到自己还没有写出适合春天的句法,但坐在梅花下,却感受到了春风的气息。这种对自然的感受和体验使得作者更加珍惜梅花的美丽。接着,诗中提到山高水远需要有人引领,这可能意味着欣赏梅花需要有人指引和引导,也可以理解为欣赏梅花的美景需要有人来分享。梅花洁白如玉,晶莹如珠,受到阳光的照耀,更加明亮动人,使人欣喜。诗中还提到越女和屈平,越女是指越国的美女,表示梅花的美丽不仅在本土,而是全天下皆知;屈平则是指楚国的文学家屈原,他的作品也反映了梅花的美丽。最后,诗中提到明天会有风雨,这可能暗示着人生的变幻无常,但作者的老眼已经看得见梅花的美丽,不再感到空虚。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梅花的美丽景色,并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作者传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在变幻的世界中,梅花作为一种象征,展示了坚强、纯洁和美丽的品质,给人以启迪和鼓励。整首诗词以梅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将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相结合,使读者在欣赏梅花的同时,也得到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启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朗读
()

猜你喜欢

看春老、飞花飞絮。燕子来时,绿窗朱户。不浣闲愁,漫煎离恨奈何许。

妾魂销矣,最恨是、沙头树。相送客舟行,却不道、天涯从此。

()

古人渺何处,逸响超凡群。徙倚十尺堂,望古怀清芬。

嶙峋具仙骨,薜荔呈元文。幽禽乐涧阿,嘤嘤天际闻。

()

握手临歧泪欲流,问君何事便登舟。吴淞江冷风初落,西子湖空月上楼。

衣袂飘零游子泪,溪山萧瑟故乡愁。可怜令夜悬帆去,落日青山两处游。

()

十三塔级最初乘,老去风怀试一凭。百万虫沙销浩劫,九天鸾鹤拥高层。

蓬莱东海思员峤,松柏西山感孝陵。可有高岑诗句在,逢场作剧我犹能。

()

肩披鬓发耳垂珰,粉面红唇似女郎。马祖宫前锣鼓闹,侏离唱出下南腔。

()

宿慕金山寺,今方识化城。雨昏春嶂合,石激晚潮鸣。

不辨江天色,惟闻钟磬声。因知羁旅境,触景易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