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席次吴季行韵

即席次吴季行韵朗读

《即席次吴季行韵》是宋代张镃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曾经欣喜地握过袖,
三次叹息谈论吴钩。
共同陶醉于虚堂晚景,
却唤起了对故国的忧愁。
花朵凋零,怀念靖节的英雄,
青丝已经转为苍绿,在浮丘高傲。
世事流转,王门的事业已成,
如同汹涌的洪流载着万斛的舟船。

诗意:
这首诗词以吴季行为题材,以抒发对吴季行的敬佩和对故国的思念之情。诗中通过描绘曾经欢愉的场景,如同虚堂晚景的陶醉,以及对吴钩的讨论,展现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怀念。然而,这种欢愉与回忆也唤起了对故国的愁思,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沉浮和时代变迁的感慨。最后两句描写了世事的变迁,王门事业的兴衰,以洪流和舟船的意象,寄寓着对历史流转和时代发展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吴季行和故国的情感。首句“曾经欣喜地握过袖”展现了作者与吴季行的亲近和交流,而三次叹息谈论吴钩则表达了对吴季行才华和成就的赞叹。接着,诗人通过描绘共醉虚堂晚景,抒发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然而,这种怀旧与陶醉也唤起了对故国的忧愁,使整首诗情感转折。诗中的花黄思靖节、鬓绿傲浮丘等描写,表达了对故国英雄和时代荣光的怀念。最后两句则通过洪流和舟船的意象,寓意着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反映了作者对世事沧桑和王门事业的思考。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吴季行和故国的情感,融合了怀旧、思念、忧愁和对历史流转的思考,展示了宋代文人在变幻的时代背景下的情感体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张镃朗读
()

猜你喜欢

金鼎重薰甲煎。锦帐双垂银蒜。床下小虫鸣。作秋声。

斗室深沉寒漏。一穗残灯如豆。风竹扫闲庭。细听听。

()

片玉情怀,向罨画溪边,惯欹吟帽。教翻箫谱,桃叶春江迎到。

按湘竹、七点排星,趁柔声绕指,填写双调。斜行香墨,洒破蜀笺花鸟。

()

年来观道礼三宾,清梦神游法界频。今识仙源浑不远,传将铁笔尽钩银。

()

绿染竿竿润,青笼个个阴。节高寒愈劲,气洁暑难侵。

密雨惊龙起,清风引凤吟。幸邀君子号,为尔解虚心。

()

浩浩天边水,苍苍山顶松。老僧禅定后,隔岸一声钟。

()

依旧芊绵荫草痕,亭台只有客传樽。断桥流水过荒圃,细雨闲花开废园。

醉眼狂歌惊碧落,斜阳古屋易黄昏。当年事业凭谁问?残碣尘埋卧短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