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桂山君王伯奇

挽桂山君王伯奇朗读

《挽桂山君王伯奇》是宋代刘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以桂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中景色和表达作者的情感来抒发对已故君王伯奇的怀念之情。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挽桂山君王伯奇

桂山山在天台上,
秋风吹云列屏障。
山中有客芙蓉掌,
日日来看桂业长。

老我住在京江湄,
光芒夜夜占少微。
哀哉死者不可作,
薤露忽更扫隐词。

译文:
桂山位于天台之上,
秋风吹起云屏障。
山中有位客人,手握芙蓉,
每日来观赏桂树茁壮成长。

我年事已高,居住在京江之滨,
光芒夜夜微弱。
哀哉,已逝之人不能再创作,
薤露突然扫过隐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桂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中景色和表达作者内心情感,表达了对已故君王伯奇的深深怀念之情。诗词开篇以桂山作为景点,给人以高耸入云的感觉,展现了山的壮丽之美。作者以秋风吹云列屏障的描写,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庄严的氛围,同时也意味着逝去君王的威严和无法逾越的隔阂。

接着,诗中提到山中有一位客人,手握芙蓉,每日来观赏桂树的成长。这位客人可能代表了作者自己,也可能是一位朋友或知己。芙蓉是一种美丽的花朵,象征着高雅和纯洁。客人的频繁到来,表达了对桂树的关注和对桂业发展的期待,也可理解为对君王伯奇的崇敬和对其事业的祝福。

接下来,诗人提及自己年事已高,居住在京江之滨。光芒夜夜微弱,可以理解为作者自身的光彩已经黯淡,也可能暗指君王伯奇的光辉已逝。诗词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已逝者的哀悼之情,认为已故的人无法再作出创作,而薤露突然扫过隐语,则象征着对逝者的回忆和怀念。

整首诗词以桂山为背景,通过描绘山中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以表达作者对已故君王伯奇的深深怀念之情。通过对山与客人的描写,以及对自身光芒的昏暗和对已逝者的哀悼,诗词传达出一种深沉而庄重的情感,使读者在感叹光阴易逝的同时,也体会到了对已逝之人的无尽思念。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宰

刘宰(1167—1240)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绍熙元年(1190)举进士。历任州县,有能声。寻告归。理宗立,以为籍田令。迁太常丞,知宁国府,皆辞不就。端平间,时相收召誉望略尽,不能举者仅宰与崔与之二人。隐居三十年,于书无所不读。既卒,朝廷嘉其节,谥文清。宰为文淳古质直,著有《漫塘文集》三十六卷,《四库总目》又作有语录,并传于世。...

刘宰朗读
()

猜你喜欢

客来暮霭尚周遮,客坐乾坤见物华。
万里更无云吐叶,一天唯有桂开花。
肃霜青女令先布,专夜嫦娥意太夸。
便欲从兹凌汗漫,不知何处上仙槎。
()

一点春寒入瓠悄,海棠花下独颦眉。
内厨岁日无宣唤,不间君王索荔枝。

()
诗人心绪几时休,逢著三春似九秋。
数到五更仍五点,明朝还更有新愁。
()

草堂存老我,茅屋著而翁。
门户两家异,溪山一趣同。
夜炉榾柮火,春阁杏花风。

()

夜半披衣凭玉栏,天风吹露洒琅玕。
前台后台月如水,云去云来梅影寒。

()
已向闲中作地仙,更于酒里得天全。
従教世路风波恶,贺监偏工水底眠。
君且归休我欲眠,人言此语出天然。
醉中对客眠何害,须信陶潜未若贤。
()
相马须相骨,探水须探源。
君如识此理,知人若神仙。
可以千岁下,坐照万古前。
有时阴求人,得意初无言。
()

初拂绣衣来日下,又持宪节驻湖边。铁冠晴雪照荆国,羽扇清风扫瘴烟。

客馆如闻鹧鸪语,乡程好买洞庭船。状元御史今何学,已过扬州看月圆。

()
天地收霸气,丘原余閟宫。
野人相指示,旁有若堂封。
当时大耳儿,甚似隆准公。
夫岂忘故都,崎岖巴蜀中。
()

朝别凌烟楼,贤豪满行舟。暝投永华寺,宾散予独醉。
愿结九江流,添成万行泪。写意寄庐岳,何当来此地。
天命有所悬,安得苦愁思。

()

貂裘日贳酒垆家,夜半笼灯上日华。马湩金杯休醉客,春风思对五陵花。

()

年过三十不闻道,少壮蹉跎忽复老。善哉之子正当时,出世不迟还不早。

生来十八解破家,自笑平生白鼻騧。儒门澹薄收不起,章逢换取僧袈裟。

()

庙锡珍符岂偶然,灵华再见只经年。祥开二室昭贻燕,根托同楹自属联。

上瑞应诚虽绍至,宸衷思孝益增虔。微臣愿考皇天意,不献终童效异篇。

()

帝城佳气近青阳,腊月流澌出建章。邸第楼台争动色,掖垣花树暗回香。

妖姬自写青缯帜,公子亲除击鞠场。欲向阳春听一曲,故将幽梦属仙郎。

()

武昌前度别吴郎,又见张郎出武昌。谈笑才情宛相似,不烦抵掌悟庄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