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时天彝

寄时天彝朗读

《寄时天彝》是宋代刘黻创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大自然中苍翠葱茏的景象,并通过对古柏树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自身忧国忧民之情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茂盛的树木亭亭玉立,古柏树聚集着新翠。
雪花和霜露凌厉而美丽,不凋谢却自有天然的精华。
庙宇清幽,令人叹息其将要衰败,谁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器。
杰出的人才百世难遇,造物主巧妙地将其相传。
我怀抱着忧国之心,与你相遇让我忘却了疲倦。

诗意和赏析:
《寄时天彝》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对古柏树的赞美,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自身忧国忧民之情的思考。诗中的"亭亭万木林"形容树木在大自然中挺拔而婀娜的形态,展现出茂盛的景象。"古柏集新翠"则表现了古柏树繁茂的枝叶上闪烁的新绿色。接着描述了凌厉的雪花和霜露,它们虽然严寒,却散发着一种特殊的美感,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不凋的精华。

诗词的第二部分转向了庙宇,描述了它的清幽和即将衰败的命运,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担忧。"谁堪栋梁器"表达了对杰出人才的珍惜和缺乏的感叹。然后,诗人提到这些杰出人才百世难遇,意味着他们的才华和智慧是难以复制的,是一种宝贵的遗产。

最后两句"予抱忧国心,相逢喜忘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在与读者相遇的时刻,他却能忘却疲倦和忧虑,感到喜悦。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忧国忧民之情的深沉思考。通过对大自然中的美丽和宝贵之物的描述,以及对杰出人才稀缺性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对个人角色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刘黻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刘黻朗读
()

猜你喜欢

新月盈盈挂晚晴,人从小院忆边情。长空射处旄头落,好卜滇池奏太平。

()

流落天涯意自如,孤踪终与世情疏。冯驩元不曾弹铗,关令安能强著书。

榆塞晚花重发后,滦河秋雁独飞初。从兹一览神州去,万里徜徉兴有馀。

()

秀州城下水,日夜生春云。云含秀州塔,鸟下吴江濆。

我愿乘此鸟,一见仓海君。异人不可遇,力士难再得。

()

岱云东浮日西晻,下有畸人事铅椠。忽来青鸟衔尺书,月入轩棂灯吐燄。

别子三年断音问,敝裘白发空冉冉。引领常睎函谷关,停骖尚忆终南广。

()

青琴绛树,下蔡洛川,共羡人间难遇。有个名姝,乘鸾飞去,莫是飞琼再世。

若把容光比。有数束波横,口吹兰气。眉封翠、丰肌腻理,不过千娇百媚而已。

()

花下。花下。金碧朝阳亭榭。独游无味春时。恨煞佳人起迟。迟起。

迟起。孤负江山清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