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鹰送罗缉熙南归

题画鹰送罗缉熙南归朗读

《题画鹰送罗缉熙南归》是明代李东阳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大鹰狰狞爪决石,
侧目高堂睨秋碧。
小鹰倔伏俯且窥,
威而不扬岂其雌。
雌雄起伏各异态,
意气相看出尘堨。
独立羞将众羽群,
高飞怕有浮云碍。
山寒木落天始风,
日色惨淡川原空。
人间狐兔自有地,
慎勿反击伤鹓鸿。
画图仿佛是谁作,
宛似悬蠙臂间落。
高堂匹练长风生,
万里炎荒尽幽朔。
我生奇气空嶙峋,
挥毫对此不无神。
送渠羽翼朝天去,
亦是云霄得意人。

诗意:
这首诗以画中的鹰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鹰的赞美和思考,同时也展现了作者自身的情感和志向。大鹰昂首挺立,凶猛的爪子能击破石头,目光侧视高堂,俯视秋天的碧蓝。小鹰卑躬屈伏,低头窥视,威势虽不凌人,但并非雌性。雌雄鹰在起伏中展示各自不同的姿态,彼此间充满了自信和尊重。大鹰独自矜持,不愿与其他鸟羽为伍,高飞时担心会被飘浮的云朵所阻碍。山寒时,树木凋零,天空开始刮起寒风,阳光显得黯淡,川原空旷无人。在人间,狐狸和兔子有自己的领地,我们应当谨慎,不要反击伤害这些鹓鸿。画中的鹰仿佛是谁画的,它宛如悬挂在蟠螭臂上。高堂中的练马长风吹拂,烈日下的荒芜万里尽在幽朔中。我生来具有奇异的气质,挥毫对此感到无比神奇。送别这只鹰,它的羽翼向着天空飞去,也是那云霄得意的人。

赏析:
这首诗以富有形象的描述展现了鹰的威武形象和自由飞翔的精神,通过对雄鹰和雌鹰的对比,体现了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和相互尊重。诗中描绘的山寒、日淡、川空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荒凉的氛围,与鹰的孤高形象相呼应。作者通过对画中鹰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自己对创作的热情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整首诗以自然景物和动物为载体,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人与自然、艺术与生命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敬畏之情。

这首诗词以其形象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意境,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生命的力量。通过对鹰的描绘和对自然景物的描摹,诗人表达了对自由、高傲和独特个性的追求。同时,诗人也以画中鹰的形象,抒发了自己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词在描绘鹰的形象时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狰狞的爪子、侧目高堂、雌雄起伏各异态等,使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鹰的威武和不凡。诗人通过对鹰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界强大力量的钦佩和对高远志向的追求。同时,诗人也提醒人们要保持谦虚和尊重,不要伤害弱小的生命。

诗词的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节奏明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营造出一种冷寂而悲凉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无常和人生的脆弱。诗人对自己的创作充满自信和激情,挥毫间流露出无穷的灵感和神奇。

整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界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敬畏之情,通过对鹰的描绘和对自然景物的描摹,抒发了对自由、高傲和独特个性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和创作的热爱和思考。这首诗词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刻的诗意,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欣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李东阳

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谥文正,明朝中叶重臣,文学家,书法家,茶陵诗派的核心人物。湖广长沙府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寄籍京师(今北京市)。天顺八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以礼部侍郎兼文渊阁大学士,直内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文章典雅流丽,工篆隶书。有《怀麓堂集》、《怀麓堂诗话》、《燕对录》。...

李东阳朗读
()

猜你喜欢

三秋鹭屿强栖迟,夜鹤孤帏怨别离。输与双星多幸福,一年一度一佳期。

让与痴儿乞巧多,半生无计补蹉跎。星期也俟桥填鹊,离恨难圆奈拙何。

()

琴酒生来淡荡人。自宜消渴更长贫。不然辜负远山春。

狗监故能怜犬子,武皇应解妒文君。任他天壤有王孙。

()

一丸微月破黄昏。卷定帘痕。划定炉痕。春归谁与试温存。

春瘦三分。人瘦三分。

()

聘乏金钱,贮无金屋、嫁衣不用金泥簇。青裙缟袂话三生,个侬道是楼东玉。

蛮笺宫体闲钞,他日娱卿幽独。我歌得宝,不唱销魂曲。

()

绿染竿竿润,青笼个个阴。节高寒愈劲,气洁暑难侵。

密雨惊龙起,清风引凤吟。幸邀君子号,为尔解虚心。

()

移种瑶池畔,今看实压枝。香含红熟透,露湿碧荣滋。

七颗盛盘日,千年乂摘期。朝来谒金阙,甘美献天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