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赋虎帧

同赋虎帧朗读

《同赋虎帧》是宋代孔武仲所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虎的画作,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创作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以“何事斑然虎,来依静者堂”开篇,虎作为画作的主题,象征着威武和力量。它在静者的堂上留下了痕迹,显得格外生动有力。作者对虎的英姿赞叹不已,认为画师必定具备非凡的技艺和观察力。

接下来的几句“快笔挥如雨,新缣洗似霜”,描绘了画师的笔触和色彩运用。画师挥洒笔墨如雨,形象生动而快速,而画作本身洁白的绢布上,颜料的涂抹仿佛洗去了尘埃,呈现出霜雪覆盖的效果。

诗中提到“浅山迎暮黯,业苇得秋黄”,通过描绘画作的背景,诗人表现了深秋时分的景象。山峦低浅,迎接着黯淡的夕阳,而野苇则已经成熟了,呈现出秋天的黄色。这些细腻的描写增添了画作的意境和诗词的情感。

在后续的几句中,“炳焕霞纹缛,晶荧镜目光”,诗人以形容词和形容词短语,描绘了画作的细节。画作上的纹理如炽热的霞光一般闪耀,而画中虎的眼神则犹如晶莹剔透的镜子,充满着光芒。

最后两句“前趋疑搏取,却顾尚摧藏。仙子休骑去,将军莫射伤。”则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画中的虎行动神秘莫测,似乎随时准备着扑向前方的猎物,但它却顾盼着背后的藏身之处。这种对比和张力使人产生遐想,也让观者产生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整首诗词通过对虎帧画作的描绘,以及对画师技艺、画作细节和意境的赞美,展现了艺术创作的魅力。同时,诗人运用细腻的描写和对比的手法,使诗词更具生动性和表现力。读者在欣赏这幅虎帧的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生活和艺术的思考和感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孔武仲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孔武仲朗读
()

猜你喜欢

小院钩帘人睡醒。曲角栏干,移过重重影。似水天光云叶净。

微凉略觉风儿劲。

()

秋容围屋,诗声谁读。伴黄花,绕疏篱、几竿修竹。插架秘图书,博览堪游目。

好生活、古香充腹。

()

青烟散后,绿云重绾,今来欲见何缘。每约花时,共听莺处,将归几度留连。

冰玉语空传。信书生薄命,自古而然。谁遣刚风,无端吹折到青莲。

()

南山跸路丙申开,庚子诗碑锁绿苔。曾是纯皇亲幸地,野僧还盼大行来。

()

一身云影堕人间。休认彩鸾看。花叶寄应难。又何况、春痕袖斑。

似他身世,似他心性,无恨到眉弯。月子下屏山。算窥见、瑶池梦还。

()

西山晴翠苍茫里。杏花枝上莺飞起。飞起带春愁。送来楼上头。

栏杆十二曲。曲曲穿修竹。愿把屋边霞。倩人拿到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