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二十六日蔡叔庸至剪烛听雨

十二月二十六日蔡叔庸至剪烛听雨朗读

《十二月二十六日蔡叔庸至剪烛听雨》是宋代诗人陈杰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的景象,以及诗人在雨夜剪烛之时与蔡叔庸的相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考,展示了时光的流转和友情的珍贵。

诗词的中文译文:
水气笼罩着海边地带,
吴船停泊,江边狂客系缆。
天风吹动了十日的河冰,
午夜的雨声如瀑布悬挂。
寂静的春光归于垂柳之上,
匆匆的离别之情显于花前。
故友穿着木屐相互碰面,
在西窗下剪烛话往年情缘。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冬日的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物和情感交织的场景,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友情的珍贵。首句以"水气昏昏接海边",形容海边地带被雾气所笼罩,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接着,诗人描述了吴船停泊在江边,狂客系缆,给人一种江南水乡的意境。

第三句"天风十日河冰碎",展现了冬天寒冷的天气,天风吹动了河面结冰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夜晚的雨声如瀑布悬挂,给人以寂静而悠远的感受,增强了整首诗的意境。

下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春光的思念和离别的感伤。诗中的"寂寂春光归柳上"一句,以垂柳为象征,表现了春天的到来,但也暗示着流逝和离别。"匆匆离色在花前"一句,则表达了匆忙的离别情感,与春光相对照,更加凸显了离别的悲凉。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以剪烛为背景,描述了与蔡叔庸的相遇,展现了诗人与故友的重逢,以及他们在西窗下倾诉往年情缘的情景。这是友情的重要时刻,也是诗人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思考。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考,表现了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故的交融,展示了时间流转中人与人之间的珍贵友情。通过描写景物和情感的交织,诗人唤起了读者对逝去时光和友情的思考和回忆,使人们对生活中的珍贵时刻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深的体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秋雨浪浪湿碧苔。庭花无数雨中开。一种看来颜色好。

袅袅。浑疑仙子御风来。

()

排空峭壁水中央,天外群峰接渺茫。瀛海蓬山方寸地,青鬟明镜一泓妆。

何年玉貌离尘世,终古神娥共瓣香。定有湘灵此栖止,依稀瑶瑟送归航。

()

粉痕犹印纤纤手。幽姿想与人同瘦。何处看花来。花如对我开。

数枝佳欲绝。相共怜香月。好句寄来看。清芬满画阑。

()

且住为佳耳。任相猜、驰笺紫阁,曳裾朱第。不是世人皆欲杀,争显怜才真意。

容易得、一人知己。惭愧王孙图报薄,只千金、当洒平生泪。

()

山城秋雨歇,官舍晚烟开。峰影窗前落,河声云外来。

故人多卓荦,携手共徘徊。何以酬清夕,黄花酒一杯。

()

饱挂轻帆冲雾去。月初斜、未分明处。渔市灯红,雁汀芦白,隔岸微茫人语。

自是扁舟鲑菜侣。甚勾回、十年情绪。绣被眠香,深杯滞酒,真个画船听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