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隐为知观李元礼作

清隐为知观李元礼作朗读

《清隐为知观李元礼作》是宋代邓深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隐为知观李元礼作

世气扰扰人遑遑,
静有八室无八方。
壶中酒好谁独觉,
橘间棋乐何可量。
峨峨汤汤知音少,
管弦哎哑人称好。
归来水深山更奇,
玉徽不按心自知。

诗词中的"清隐为知观"是指一个宁静而隐蔽的地方,李元礼在此作诗。诗人首先描述了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暗示了世态炎凉,人们被烦忧所困扰。而在这个喧嚣的世界中,有一个远离尘嚣的地方,那是一个安静的八室之地,但却无法遍及八方,意味着虽然有一片宁静之地,但无法避免外界的扰乱。

接下来的两句"壶中酒好谁独觉,橘间棋乐何可量"描绘了这个幽静之地的特色。"壶中酒好谁独觉"暗示了这里的美酒,但只有少数人能够品尝到其中的美味。"橘间棋乐何可量"表达了在这个地方,人们可以尽情享受棋乐的乐趣,但这种乐趣是无法用言语来衡量的。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这个地方的孤寂和独特之处。"峨峨汤汤知音少,管弦哎哑人称好"表达了这里的知音稀少,意味着在这个清隐之地中,能够找到心灵相通的朋友并不容易。"管弦哎哑人称好"则描述了乐器声音低沉而美妙,被人们所称赞。

最后两句"归来水深山更奇,玉徽不按心自知"则表达了诗人离开这个地方后的感悟。"归来水深山更奇"表示诗人回到尘世后,发现外界的山水景色依然美丽而奇异。"玉徽不按心自知"暗示诗人心中的琴弦并不按照自己的意愿而发声,意味着他对自己的内心感受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首诗词通过对一个宁静之地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喧嚣的厌倦和对于清静境地的向往。同时,诗中的一些意象和隐喻也暗示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纯粹的美和心灵的共鸣。整体而言,这首诗词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通过精巧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传达出诗人对于纷扰世界的疲倦和对于宁静寻求的渴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邓深

(约公元一一六二年前后在世)生卒年均不详,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进士。试中教官。入为太府丞,轮对论京西湖南北户及士大夫风俗,高宗嘉纳。提举广西市舶,以亲老求便郡,知衡州,盗望风帖息。擢潼川路转运使,盐酒虚额,久为民害,深请蠲除之。守令贪污,即劾奏。虞允文贻书,称其“不畏强御,思济斯民,挺然之操,未见近比。”后以朝散大夫致仕。爱居东湖之胜,筑室曰明秀,终老其中。深著有文集十卷,今存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邓深朗读
()

猜你喜欢

居然濩落念无成,隙驷流萍度此生。远路不须愁日暮,老年终自望河清。

常随黄鹄翔山影,惯听青骢别塞声。举目陵京犹旧国,可能钟鼎一扬名。

()

长伴予游鹤与松,何烦扈跸得从容。湖烟淡罨迎人月,山寺遥传定夜钟。

不问清修谈内典,懒将密意叩南宗。悠然梵响因风送,暗数云林第几峰。

()

忆汝遥羁鹦鹉洲,半生寥落被羊裘。百篇投老情犹壮,三寸徒存策未收。

夜雨潇湘蝴蝶梦,秋风鸿雁稻粱谋。天边黄石何由见,脉脉慵登尺五楼。

()

陈生信男子,耻为漆室吟。伐鼓通天聪,万人和其音。

敢言不逃死,快论开人襟。壮怀托美劄,上媲稽生琴。

()

危坐眼渐明,夜久炉烟直。回肠一气清,饥人畏茶力。

相看逐微末,穴鼠饮砚滴。

()

旧梦重温读雪莱,西风黄叶两相催。伤心海水无边绿,渡去诗魂不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