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六日夜独酌思归四首

二月十六日夜独酌思归四首朗读

诗词:《二月十六日夜独酌思归四首》
作者:方回(宋代)

中文译文:
思念山中一片云,
归乎,莫待草风吹。
老身岂能为世俗之役,
俗语何堪听耳闻。
一会醉,一会醒,心中郁郁不平,
谁是真,谁是假,纷纷扰扰难辨认。
颠沛寒冷,挨饿的男儿应有所做,
已经完成了渊明自己的文学祭。

诗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方回创作,表达了诗人在二月十六日夜间独自饮酒时的思绪。诗人回忆起山中的一片云彩,思念归乡的心情渐起。他呼唤着归乡的呼声,希望不要等到春草被风吹动才归去。诗人拒绝成为世俗的奴仆,不愿听闻平庸的言语。他感到自己时而陶醉,时而清醒,内心郁闷不平,难以辨别真假,纷乱的世事令他困扰。然而,他意识到一个男子应当经历颠沛寒冷、饥饿的艰难,已经完成了他自己对先贤文学的祭奠。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思归的情感。他通过回忆山中的一片云朵来引发对归乡的思念之情。诗人对世俗的拒绝和对俗语的厌倦,展示了他追求自由与独立的精神。他在酒醉和清醒之间徘徊,心中郁结不平,对于世事的真相产生了怀疑和困惑。最后,诗人认识到一个真正的男子应当经历艰难困苦,已经完成了对文学传统的敬仰和致敬。

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清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思绪和情感。它展示了对自由、对世俗的反思,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敬仰。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切入点,通过描绘云彩、草风等元素,将内心的思绪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一幅富有意境的画面。诗人用简练的词语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归乡、自由和传统文化的情感表达,以及对世俗的拒绝。它在简短的篇幅内传递了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意境的佳作。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杏燕修巢,柳莺撤户,春事十分完九。昏昏心上,怕雨思晴,髻也不曾梳就。

才得湘帘半掀,便道西园,鼠姑闲开久。剩野塘风紧,晚来吹荡,落花红皱。

()

陈仓北去别烟萝,漠漠神皋电转过。天外三峰朝白帝,关中八水走黄河。

秦灰劫尽龙蛇远,汉殿春空雉雀多。王气伯图俱灭没,终南晴翠郁嵯峨。

()

凉月白纷纷,夜色丛篁静。青粉墙腰雪后看,添上横斜影。

曾有玉田词,绝唱无人省。只怕丹青画不成,一段天香冷。

()

萧瑟秋庭暮雨新,深宵停酒话遗民。文章何用惊时辈,肝胆惟应向故人。

才已累身心未死,老难谐世自嫌真。尊前一寸将残烛,还抱高歌动鬼神。

()

山行闻水声,时作隔林响。问人知泉名,穿云事幽访。

溪中晾甲石,数丈平且敞。涓涓新溜泻,势若长川瀁。

()

月月有明月,中秋分外奇。人閒金气满,天上玉轮移。

寒色迟歌笑,清光恼别离。望中丹桂影,隐见尔谁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