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分水柳溪何处士二首

挽分水柳溪何处士二首朗读

《挽分水柳溪何处士二首》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作品。该诗描写了一位名为何处士的太学师名士,初出茅庐,志向初发的青年才俊。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树蘐竭甘旨,
肯室擅林泉。
盗踵兵戈起,
家并里社全。

译文:
茶树叶已经干涸,不再产生甘美的滋味,
他心甘情愿独居山林,自得其乐。
国家屡遭盗贼侵扰,战火蔓延,
但他的家庭和邻里社区依然安宁无恙。

诗意:
诗中的何处士年轻而有志向,他在太学中任教,初尝学问的滋味。他追求高尚的人生境界,愿意舍弃世俗的享乐,在山林中独自修养。虽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但他的家庭和社区能够保持相对的平安与和谐。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何处士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清雅高洁的人生态度。何处士初出茅庐,志在学问,但他并不为名利所动,宁愿舍弃世俗的享受,独居山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在。他的境遇并不乐观,战乱频繁,但他能够保持内心的坚守和平和。这种坚守与追求在宋代社会背景下尤为可贵。通过对这位名士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高尚品格和人生追求的赞美。

第二首:

陈蕃旧悬榻,
惜未致斯贤。

译文:
陈蕃的床榻还在,他曾是一位伟大的先贤,
可惜我无法与他相比,未能达到他的境界。

诗意:
诗人在这首诗的结尾,表达了对先贤陈蕃的敬仰之情。陈蕃是一位杰出的学者和士人,他的床榻依然存在,象征着他的伟大事迹和道德风范。诗人对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感到惋惜,自觉不能与陈蕃相提并论。

赏析:
这首诗以对陈蕃的敬仰之情作为结尾,突出了诗人对自身的自省。诗人虽然具有追求高尚境界的志向,但他自觉自己的能力和成就还未达到陈蕃的水平。这种自省和谦逊的态度体现了诗人对先贤的崇敬和对自身努力的鞭策,也彰显了诗人对道德品质的追求和对学问的尊重。

总的来说,《挽分水柳溪何处士二首》通过描绘一位初出茅庐、志向高远的太学师名士,展现了对清雅高洁人生态度和对先贤的敬仰之情。这首诗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高洁品格和追求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身的反思和对道德境界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展示了宋代士人对理想人生的向往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方回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方回朗读
()

猜你喜欢

梅花界断阑干影。斜阳移过残机影。牵萝补屋障轻寒,寒枝影。

琅玕影。惊飞不定栖鸦影。

()

竹漏圆蟾,烟残小鸭,莫负暖衾红叠。憎杀打窗黄叶。

惊散枕鸳魂蝶。

()

飘风发发迎严节,瑞雪霏霏增暮寒。纳稼三农休蔀屋,飞葭九陛肃郊坛。

梅疏破腊开温室,竹劲凌霜挺玉栏。敬惜岁余聆圣训,忻依内殿日承欢。

()

有元拓跋旧宫庭,消尽头鹅诈马名。满目丘墟少禾黍,微茫草色接开平。

()

烟屯茅屋乱云深,四野溟濛敛晓阴。䆉稏畦连春正好,雁声啼雨过疏林。

()

明亡由内竖,酷信难变更。甲申春三月,流贼围北京。

我辈富贵在,开门纳自成。庄烈殉社稷,国亡名不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