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平院三苏像

治平院三苏像朗读

《治平院三苏像》是郭印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苏皆天人,著作浩篇简。
少读鬓成丝,苦恨生何晚。
人言筦库卑,我自得疏散。
春风牵衣裾,兴发无近远。
禅堂俨真容,光炯破昏眼。
父子也而处,天畀岷峨产。
扬马争轨躅,孔孟发关键。
日月有尽时,斯文未埋铲。
邪说入人深,风俗颓莫返。
招得戎马来,中原恣蹂践。
缅思药石言,祝患已先见。
安得起其灵,一副苍生愿。

诗意:
《治平院三苏像》通过表达对三位苏轼、苏洵和苏辙的赞美之情,展现了他们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成就。诗人郭印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岁月流转的悲叹和对文化沉淀的思考。同时,他呼吁人们珍惜传统文化,抵制邪说的侵蚀,以及反思当时社会的动荡和风俗的颓废。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三位苏氏兄弟的卓越才华和文化贡献。他们的作品被描述为浩繁而简洁,凸显了他们深厚的学识和文学造诣。随着岁月的流逝,他们的青丝渐渐变成白发,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易逝的感慨和对时光流转的无奈。

诗中呈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反思。诗人郭印对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和对邪说的深陷表达了关切之情。他呼吁人们要珍惜传统文化的价值,坚守正道,不受外来风尚的摧毁。他认为风俗的颓废已经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中原地区受到外族的践踏,因此他希望人们能够重新思考和拾起传统文化的力量,以祝愿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幸福。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传递了丰富的情感和思考。通过对三苏的赞美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诗人呼唤人们共同珍视传统文化的力量,以期实现社会的治平和人民的幸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郭印朗读
()

猜你喜欢

摩天黄鹄自常饥,但惜流光不可追。他日乐羊来旧里,何人更与断机丝。

()

初夏雨露重,园林浓翠滋。啼鸟不知名,去来无定时。

蝉音动高柳,藕叶生浅池。晚花弄余香,幽竹稀俗姿。

()

痴未能除早绝贪,此生端合住茅庵。岂无松竹梅三友,祇有诗书画一龛。

瑞现昙花都是幻,味寻谏果要回甘。今宵谁共谈风月,默数星辰看斗南。

()

屈宋衙官语失真,长门草绿韵偏新。但为李峤真才子,何似襄阳有替人。

()

书剑飘零遍十洲,皎然冰雪是同俦。江皋一鹤清如许,又逞高风万里游。

()

短发搅以篾,头垢落如磨。寒灰栗欲爆,此景不可过。

先春阜万物,登瓮鼠已大。窗深定鸮号,茗气敌中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