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丞相吟啸稿

读文丞相吟啸稿朗读

《读文丞相吟啸稿》是宋代黄庚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垂垂大厦颠倒、一木支无力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时局动荡的忧虑之情。接着,诗中以精卫悲沧海、铜驼化荆棘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悲凉感叹。紧接着,作者通过描写英风傲几砧、滨死犹铁脊的景象,表达了对英勇坚韧的赞美和敬仰。最后,诗中以血洒沙场秋、寒日赤为碧的形象,表达了对战争残酷和牺牲的深切思考。整首诗以吟啸编留作为结尾,表达了长久流传的诗歌能够记录下历史的光辉。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形象的描绘,深刻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历史沧桑的思考和感慨。它通过反复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大厦颠倒、木支无力、精卫悲海、铜驼化棘等形象,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勇坚韧的赞美。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思考和感慨的空间。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如下:

垂垂大厦颠,一木支无力。
大厦倾颓,支撑的木柱已经无力支撑。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大厦是国家的象征,它的颠倒象征着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

精卫悲沧海,铜驼化荆棘。
精卫(传说中的鸟)悲伤地啼叫在辽阔的大海上,铜制的驼车却化为了荆棘。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悲凉感叹。精卫是传说中投身于大海中填平山的鸟,它的悲伤和铜驼化为荆棘都象征着国家的困境和命运的不幸。

英风傲几砧,滨死犹铁脊。
英勇的风儿高傲地吹拂着砧杵,靠近死亡的人仍然坚韧不拔。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英勇坚韧的赞美和敬仰。砧杵是打铁的工具,它们的傲风和铁脊都象征着英勇和坚韧。

血洒沙场秋,寒日赤为碧。
鲜血洒在沙场上的秋天,寒冷的太阳变为了碧绿。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战争残酷和牺牲的思考。鲜血象征着战争的残酷,寒日赤为碧则暗示了牺牲者的无尽悲痛。

惟留吟啸编,千载光奕奕。
只留下吟唱和编纂的诗歌,千年过去仍然光辉照耀。这句表达了作者对诗歌的认可和珍视。诗歌是流传千载的艺术形式,它能够记录下历史的光辉,传递人们的思想和情感。

这首诗词通过对景物和形象的描绘,以及象征和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国家命运、英勇坚韧和战争残酷的思考和感慨。它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关注和对诗歌艺术的珍视,给人以深思和感慨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黄庚

黄庚,字星甫,号天台山人,天台(今属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习举子业。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编其诗为《月屋漫稿》。事见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关诗文。黄庚诗,以原铁琴铜剑楼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两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错诲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诗十馀首。...

黄庚朗读
()

猜你喜欢

竟夕如人语,风声在柳条。寒虫留屋角,野烧入山腰。

小院秋将老,长吟酒未消。坐看残夜月,低度隔溪桥。

()

灌木鸣风绝涧隈,柴门逐水静风埃。茯苓已向山僧乞,芥菜多从春市来。

()

土木形骸,风鬟雾鬓,心情不似当年。便时移事去,终付茫然。

最忆兰闺道蕴,承相念、著意相怜。鳞鸿便,纤纤粉印,频寄瑶笺。

()

扑尽流萤花底露。消息沉沉,银汉应难渡。容易一来堪再误,楼头剩有三通鼓。

何夕能将今夕补。遣鹤为媒,翻把青鸾阻。闷剔兰膏谁与诉,知他也只和衣卧。

()

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独漉泥深苍隼没,五羊天远白云秋。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敝裘。

()

垂脚岭边震泽西,暮烟销尽风凄凄。孤村隔水苇花冷,群雁横天落月低。

客子棹舟黄叶岸,渔师夜宿白蘋溪。生涯似我幽居志,瓢笠轻装任所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