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山中来。宋代。李复。有客山中来,遗我双支松。身虽咫尺长,势有百丈容。空庭土花碧,不种夭桃红。春悲香魄尽,秋怨绿枝空。喜见石上根,移从最高峰。爱植朝暮勤,待看凌霜风。何时旧山云,出随渊中龙。沛然洒好雨,助我栽培功。
《有客山中来》是宋代诗人李复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一位客人来到山中,给作者留下了一对挺拔的松树。诗中通过描绘松树的外貌和气势,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客人的赞赏和敬意。
诗意上,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抒发情感。作者通过描写松树,表达了对客人的喜爱和敬仰之情。松树象征坚韧和长寿,它的高大挺拔、生命力旺盛的形象,使得这位客人在作者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诗中还描绘了春天和秋天的景象,以表达时间的变迁和人事的无常。
在赏析方面,诗人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通过对松树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客人的赞美之情。松树被形容为"势有百丈容",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其高大挺拔的气势。作者还通过对春悲香魄尽、秋怨绿枝空的描写,抒发了对时光流转和事物消逝的感慨。
诗中出现的"喜见石上根,移从最高峰"表达了作者对客人的喜爱之情,希望能将客人的友谊保持下去,像松树的根一样扎根在作者内心深处。最后两句"何时旧山云,出随渊中龙。沛然洒好雨,助我栽培功"表达了作者对客人的期望,希望他能像云一样离开山脉,像龙一样昂首挺立,为作者的事业和成长带来助力。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客人的喜爱和敬仰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光阴流转和事物变迁的思考。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富有感情的语言,使得诗歌具有了鲜明的意境和情感共鸣。
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李复。宋京兆府长安人,字履中,世称潏水先生。神宗元丰二年进士。尝师张载。喜言兵事,于书无所不读,工诗文。累官中大夫、集贤殿修撰。徽宗崇宁中,为熙河转运使,以议边事不合罢。金兵入关中,起知秦州,空城无兵,遂遇害。有《潏水集》。
南溪。金朝。元好问。南溪酒熟清而醇,北溪梅花发兴新。前年去年花下醉,今年冷落花应嗔。梅花娟娟如静女,寂寞甘与荒山邻。诗人爱花山亦好,幽林穹谷生阳春。风鬟峨峨一尺云,芳香幽卧如相亲。山堂夜半北风恶,一点相思愁杀人。
罢钓。明代。杨光溥。半篙春水子陵矶,谁说诗愁带减围。斜日柳阴人钓罢,堤头坐看水鸥飞。
次韵周达道运句二首 其一。宋代。释德洪。问人欲买山,便应知官情。诗眼艳秋水,袖手望空青。家蓄不贪宝,寸田常自耕。永怀柴桑归,悠然见真诚。不甘口腹累,折腰求乳腥。偶题五字句,醉墨半攲倾。麒麟入图画,鼎彝书姓名。何如瘿瓢中,独酌郎官清。鸟啼春寂寂,院静花冥冥。悬知睡足处,衾暖纸窗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声声慢·寻寻觅觅。宋代。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守著窗儿)
山庵感旧。宋代。孙应时。短桥横涧有粗庐,俨立苍髯六丈夫。长忆儿时弄泉石,谁令学宦走江湖。泠风试作琴三叠,凉月还须酒一壶。杖屡无忘数来往,不妨樵路小崎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