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刘左史二首

上刘左史二首朗读

《上刘左史二首》是宋代释宝昙创作的诗词之一。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孤寂之情,同时也探讨了诗人在时代变迁中的困惑和迷失。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不为穷愁始著书,
一灯今与影同孤。
从公亟欲问奇字,
随世无因识故吾。
赖有霜钟当北道,
不应璧月自西湖。
举头更觉天人近,
环佩声中试一呼。

这首诗词借景抒怀,通过描绘自己孤独的境遇和内心的迷茫,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体验和对时代的思考。

诗词的诗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

首先,诗人在诗中提到自己的穷愁,意味着他的生活困境和内心的痛苦。他以一盏孤灯作为自己的伴侣,与影子为伍,形象地表达了他的孤独和寂寞。

其次,诗人提到他渴望向公众请教一些奇特的字句,以寻求理解和认同。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与世隔绝,无法与当下的人们产生共鸣,也无法理解和认同他们的价值观。

诗中还提到了霜钟、璧月和环佩等意象。霜钟象征着严寒的北方,璧月指的是西湖中的美丽月光,环佩则代表了富贵和优雅的象征。通过运用这些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的亲近和追求。

最后,诗人举头仰望,感受到天人的近在咫尺,环佩声中试一呼,意味着他试图与天人交流和呼喊,渴望得到他们的回应。这也可以视为诗人对于自己孤独状态的一种宽慰和期望,希望能够找到与他沟通的对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迷茫,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时代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和与他人交流的渴望。它展现了宋代士人的独特情感和对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释宝昙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释宝昙朗读
()

猜你喜欢

晚境诸儿少在傍,书堂孤寂似僧房。
家居不减旅懹恶,夏夜尚如寒漏长。
数著笋齑甘淡薄,半盂麦饭喜丰穰。
愚儒幸自元无事,日课朱黄自作忙。
()

帆前春水泻琉璃,桂若香浮日暖时。为语鱼儿莫吹浪,前滩今已放鸬鹚。

()

倪郎逸笔寿斋诗,转寿龙江海鹤姿。如此山林岁寒节,便

()

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砧杵悲。八月九月正长夜,

千声万声无了时。应到天明头尽白,一声添得一茎丝。

()

相如未得意,偶然遇文君。何因即同载,万里瀼西行。

妇德固已失,窃赀名亦成。匪为足素愿,聊以慰羁情。

()

楚水秦关万里馀,奁前今日剖双鱼。九州异事盈囊底,犹喜能编风俗书。

()

智慧男儿,速悟尘劳,勿将性疲。但此身彼物,皆名幼化,多虚少实,不可追随。

万种缠绵,千般汨没,荏苒光阴老却伊。争如向,太玄真教法,讨论希夷。

()

一辞神武挂冠归,谁谓田园计未非。芦笋欲肥鱼渐上,荔枝初熟鸟频飞。

隐从海畔渔樵远,梦去江头甲楯稀。惟有曲阿词赋客,尺书时肯到柴扉。

()
远与村桥接,深春积雨时。
兰芳人未采,花发蝶先知。
草密封间径,林疏露短篱。
别来锄久废,身老恨归迟。
()

朝日泛旸谷,孤光动天门。鸿濛启青苍,仰见乔岳尊。

郁若灏气接,下与浮云骞。群峰争嵯峨,拱列同星垣。

()

袅袅秋风思,微波起洞庭。西林乔木底,雨卧一枝青。

()

金谷园林知几家,竞栽桃李作春华。
无人得似天工巧,明月中间种桂花。

()

与君弭节驻湘皋,痛饮东风且读骚。三献未售和氏壁,一寒先感范生袍。

风云隐见屯三户,日月蹉跎笑二毛。故国有怀难入梦,岭云迢递楚山高。

()

落日明歌席,行云逐舞人。江南飞暮雨,梁上下轻尘。

冶服看疑画,妆台望似春。高车勿遽返,长袖欲相亲。

()

人日逢晴胜,不晴雪亦嘉。
当由催剪绿,碎却几梅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