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寄潼川漕仲房

又寄潼川漕仲房朗读

《又寄潼川漕仲房》是宋代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鸿雁天涯到,云泥未阔心。
这里描述了鸿雁飞越天涯的景象,象征着远方的消息和思念。诗中提到的“云泥”指的是远方与现在的差距,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寂寞和未能达到理想的心境。

汉卿来子墨,秦殿识中书。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才华横溢的朝臣们的敬佩和赞叹。提到的“汉卿”和“秦殿”是对于历史上有才学之名的人物的称呼,他们的出现使得现代的文士们感到自愧不如。

欲作辽东献,空惭楚地馀。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无法实现抒发情感的遗憾。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诗词献给辽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同时,他也感到自己在楚地的生活和创作受到限制,无法全情投入。

寒虫吟露草,此意合怜渠。
这两句通过寒虫吟唱和露水滋润草地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界中微小生命的同情和怜悯。诗中的“渠”指的是作者自己,他希望自己的心境和这些微小的生命能够相通,互相理解。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递出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通过描绘远方鸿雁、赞叹历史上的才子、抒发自己的遗憾以及对于自然界中微小生命的关注,诗中透露出一种思乡、自省和对于境遇的无奈之情。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为表达手法,通过对于不同主题的切换,将作者的情感和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朗读
()

猜你喜欢

雕阑细草,碧户红窗交荫。正轻暖轻寒时候,帘幕沈沈。

淡荡微烟,一天云影护芳林。几番风信,十分雨意,酿出花心。

()

养护春寒怕卷帘。吟笺绣帖不曾拈。玉人可也思恹恹。

折去梅花鸾羽便,寄来莲瓣凤头尖。粉痕犹印指纤纤。

()

弱冠诗名动九州,纫兰餐菊旧风流。何期绝塞千山外,幸有清樽十日留。

独漉泥深苍隼没,五羊天远白云秋。谁怜函谷东来后,班马萧萧一敝裘。

()

天道有盈虚,智者乘时作。取果半青黄,不如待自落。

始皇方侈时,土宇日开拓。海上标东门,长城绕北郭。

()

莓苔铜井绿,西不菖蒲潭。芳草迷行屐,梅花覆小庵。

白云疑度涧,香气欲浮岚。不遇文殊老,牵门上竹蓝。

()

新绿飘烟约画叉。一丝凉雨冷苕华。浅芜幽暗隔窗纱。

湘梦惊抛兰信袁,絮痕影挂柳风斜。双鱼依旧渺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