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应宣义

挽应宣义朗读

《挽应宣义》是宋代诗人孙应时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书史平生好,
山林岁晚心。
逸才逢世偶,
清誉服人深。
有子能攀桂,
伟家匪遗金。
佳城合双剑,
松柏旧萧森。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书史和山林的热爱之情,以及对逸才和高尚声誉的崇敬。诗人认为自己的才情能够被世人认可,虽然是偶然与这个世界相遇,但是他的清誉却深深地打动着人们。诗中还表达了对子孙能够攀登高峰、继承伟业的期望,以及对历史名城的赞美和对历史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首句“书史平生好”表达了作者对书史的喜爱,将自己对书籍的追求和研究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句“山林岁晚心”描绘了作者晚年对山林的追求与憧憬,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向往和思索。

接下来的两句“逸才逢世偶,清誉服人深”表达了作者对逸才和高尚声誉的崇敬之情。诗人认为自己的才情能够被世人认可,虽然是偶然与这个世界相遇,但是他的清誉却深深地打动着人们。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子孙的期望和对历史文化的怀念。提到“有子能攀桂”,表明作者希望子孙能够有所成就,攀登高峰,继承伟业。接着提到“伟家匪遗金”,强调了家族的伟大和历史的传承。

最后两句“佳城合双剑,松柏旧萧森”描绘了一个历史名城的景象,展现出对历史的怀念和对历史文化的珍视。松柏作为古代文人崇拜的象征,旧时的萧森意味着历史的沉淀和岁月的流转。

整首诗词情感深沉,抒发了作者对书史、山林、逸才、清誉、子孙和历史文化的热爱、崇敬和怀念之情。通过简短而含蓄的语言,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作者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

孙应时朗读
()

猜你喜欢

别后玉山似旧不,待君商订选诗楼。猖狂有意讥黄祖,落拓何人识马周。

拚作英雄甘一死,已教贫士占千秋。暮云最是无情物,勾起羁肠片片愁。

()

古洞云深别有天,偶携僧侣此安禅。数椽茅屋牵萝补,一枕寒松伴鹤眠。

习定每从岩腹内,生涯尽在钁头边。山居寂寞无烦恼,火种刀耕效昔贤。

()

行行过瀛莫,前途憩广川。所遇多亲知,摇手不敢言。

尔本江海人,去矣足自全。无为料虎须,危机竟不悛。

()

佛狸城外雨丝丝,正值寒潮欲上时。愁杀篷窗倦游客,欹帆重写渡江试。

()

橘花如雪忆长洲,橘子黄时到古瓯。多谢吴天怜梦远,飞霜酿出洞庭秋。

()

山中宜水水宜亭,水涌山头若建瓴。年久溜穿三峡石,夜深光碎一天星。

气连银汉形分白,痕入苍烟界破青。我爱泉声清不寐,毡庐伏枕耐心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