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后庵显裕僧

赠后庵显裕僧朗读

《赠后庵显裕僧》是宋代王洋所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坏色寒惟破面藤,
寄情显裕一孤僧。
花天捧日朝分供,
山鬼呼风夜扑灯。
何日庵居同兀兀,
羡君身外只腾腾。
是非不到争多少,
前寺经山只一层。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孤僧在后庵的景象。寒冷的氛围下,庵内已经破败不堪,藤蔓蔓延,但其中却有一位名为显裕的僧人。在这个庵里,他独自修行,虔诚地向花天献上供品,夜晚时山鬼呼啸着,扑向他点亮的灯火。诗人羡慕显裕能够摆脱尘世的纷扰,专心修行,心境宁静,与外界的烦恼无关。诗词最后提到了前方的寺庙,经过山脉,只有一层,暗示着与后庵相比,寺庙的规模不大。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后庵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人显裕专注修行的羡慕之情。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僧人生活为主题,通过对坏色、花天、山鬼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与超脱的境界。诗中的"坏色寒惟破面藤"形象地描绘了庵内的破败景象,寒冷的气氛增强了僧人的孤独感。"花天捧日朝分供"表达了僧人虔诚向佛的心情,将美好的事物奉献给佛祖。"山鬼呼风夜扑灯"则揭示了修行者在黑夜中面对外界干扰时的坚定与勇敢。诗词最后的"是非不到争多少,前寺经山只一层"表达了诗人对于纷扰世事的厌倦之情,对于僧人能够置身于纷扰之外的羡慕与向往。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出了僧人显裕在后庵的修行生活,通过对庵内景象的描绘,深化了对僧人专注修行和超脱尘世的理解。整首诗词流畅自然,意境清新,给人以宁静与思考的空间,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心灵净化、远离纷扰的文化氛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王洋

(1087—1154)宋楚州山阳人,字元渤。王资深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初诏试馆职,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守起居舍人,擢知制诰。十年以权发遣吉州换邵武军。洪皓使金归,人无敢过其居,洋独与往来,为人诬告与闻洪皓欺世飞语,以直徽猷阁出知饶州。寓居信州,有荷花水木之趣,因号王南池。善诗文,其诗极意镂刻,文章以温雅见长。有《东牟集》。...

王洋朗读
()

猜你喜欢

絺绤生凉意,肩舆缓缓游。连林梨枣缀枝头。几处背阴篱落、挂牵牛。

远岫云初敛,斜阳雨乍收。牧踪樵径细寻求。昨夜骤添溪水、绕村流。

()

苦雨淹秋节,屯云拥霍州。虫依危石响,水出断崖流。

驿路愁难进,山亭怅独留。遥知关令待,计日盻青牛。

()

拟卜南山宅,先寻北道邻。关河愁欲遍,缟纻竟谁亲。

异国逢矜式,同人待隐沦。便思来岳顶,挥手谢风尘。

()

尽道相逢日苦短,山南山北秋方腴。儿童敢笑诗名贱,元气终须老辈扶。

四海典彝既旁达,两山金石谁先储。影形各各照秋水,渣滓全空一世无。

()

幽梦四更醒。欸乃声停。吴天月落半江阴。蓦地横吹三孔笛,聘取湘灵。

螺髻锁娉婷。烟雾青青。看他潮长又潮平。香草美人吟未了,防有蛟听。

()

爱补荷衣,慵含鸡舌,只合与鸥为侣。一砚随身,贪看江南云树。

拓小槛、蝶外飘花,辟斜径、燕边零雨。笑今番、移得春来,春光已到断魂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