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凌义山二首

次韵凌义山二首朗读

《次韵凌义山二首》是宋代杨公远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自怜老境渐侵寻,
检点头颅雪旋深。
无酒浇愁还独啸,
有时得句但长吟。
一天月色涵秋意,
四壁蛩声恼客心。
好是夜凉清似水,
萧萧风度古松林。

诗意:
这首诗从杨公远自身的境遇出发,表达了他在老年时期感慨时光匆匆、孤独寂寞的情愫。他自怜年纪渐长,感到自己身体逐渐衰老,头发已被白雪所覆盖。他没有酒来浇愁,只能独自高声吟唱,以排遣内心的寂寞和忧愁。有时候他能得到一两句佳句,但却长时间地吟咏,寻求心灵的慰藉。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月色和四壁传来的蛩蝉声,表现了外部环境对他内心的干扰和烦恼。月色透露出深秋的凉意,而四壁传来的蛩蝉声让他倍感无奈和困扰,进一步加深了他的孤独感和思乡情怀。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凉爽的夜晚和古老松林的赞美。夜晚的凉风清爽如水,给人一种宁静幽远之感,而古松林的风姿独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整首诗以孤寂、忧愁和对自然的赞美为主题,通过描绘内外环境的变化,让读者体味到诗人心境的起伏和情感的流转。

赏析:
《次韵凌义山二首》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诗人运用自然景物和个人的情感体验,巧妙地将内心世界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深情厚意的意境。

诗中的对比手法运用得恰到好处。诗人通过自我怜悯与老境逐渐侵蚀的对比,凸显了时光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同时,诗中的夜月与蛩蝉声的对比也让人感受到了内外环境的不和谐,进一步凸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迷茫。

诗人对夜凉和古松林的描绘,把握了自然风景的特点和美感,通过对凉夜和古松的赞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以诗人的个人情感为中心,展示了一种寂寞而深沉的意境,引人深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杨公远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杨公远朗读
()

猜你喜欢

九岗山色晓晴初,泉石闲云自卷舒。白板黄花家酿熟,药炉茶灶故人疏。

身余傲骨惟嫌病,天纵奇穷独著书。年少贾生多痛哭,中原民命更何如。

()

絺绤生凉意,肩舆缓缓游。连林梨枣缀枝头。几处背阴篱落、挂牵牛。

远岫云初敛,斜阳雨乍收。牧踪樵径细寻求。昨夜骤添溪水、绕村流。

()

垂柳西风吹不起,一竿闲钓双溪水。濠上高怀差可拟。

烟光里,必有金鳞鲤。智者从来无彼此,溪山住处皆堪止。

()

有命从他薄,无才倚佛怜,听小娃亲切,私语曲屏边。

乍闲情,教掠鬓,更密意,试凭肩。好减却、绣工夫,同理十三弦。

()

几日春游遍若耶,入城布衲满烟霞。正愁仙福难消受,又吃人间御贡茶。

()

饱食终日,宴安自居。迭迁寒暑,迅若隙驹。胡不志学,以立身躯。

气志奋发,私欲涤除。精研五典,爱惜三余。优游涵泳,渐积工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