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村寻罗生不遇

草堂村寻罗生不遇朗读

草堂村寻罗生不遇

数株谿柳色依依,深巷斜阳暮鸟飞。
门前雪满无人迹,应是先生出未归。

诗词中文译文:
几株傍谿边的垂柳色彩依依,深巷中的夕阳下鸟儿飞。
门前的雪地上无人的足迹,想必先生已外出却尚未归。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题材简洁,描绘了一个草堂村的景象,寻找罗生的情景,以及透露出作者的思念之情。在短短的四句中融入了自然景色、空旷的院落和作者对罗生的期待,给人一种浓郁的诗意。

首先,诗词描写了几株垂柳,将柳树和谿边的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垂柳的柔美和自然之美。柳树通常被赋予女性的美丽形象,而在这里则显得更加含蓄,使人联想到罗生以及作者对他的思念。

接下来,诗词中描绘了深巷中的夕阳和飞翔的鸟儿。夕阳的斜照和飞翔的鸟儿是时间流转的象征,也表达了作者对罗生的期待,希望他能够早日回来。

最后,诗词通过描述门前雪地上没有人的足迹,暗示了罗生已经离开,但还未归来。这种空旷的院落和雪地上的寂静,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寂寞和思念的氛围。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罗生的思念和等待。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空旷的院落,给人一种宁静而忧郁的感觉。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念之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绪和对罗生的思念。这首诗无论从意境还是诗情方面,都富有诗意,并流露出深深的思念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岑参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

岑参朗读
()

猜你喜欢

闲庭日暮。绛雪霏香,绕海棠无数。苔痕草色,自有个、人在花深深处。

故烧高烛,照春睡、乌阑亲谱。衍波笺、斟酌宫商,付与双鬟低度。

()

赐履因齐国,分枝自宪宗。能言皆诏予,广斥尽疏封。

地号东秦古,王称叔父恭。穿池通海气,起榭出林容。

()

长安东去是骊山,上有高台下有泉。前有幽王后秦始,覆车在昔良难纪。

华清宫殿又何人,至今流恨池中水。君不见天道幽且深,败亡未必皆荒淫。

()

隔断红尘另一天,慈云常护此山巅。雄关不阻骖鸾客,胜地偏多应迹贤。

兵象销时崇佛像,烽烟靖始扬炉烟。治平功效无生力,赢得村翁自在眠。

()

花木幽深荫小轩,倩谁重谱旧西园?閒窗看罢添惆恨,三十年前莫谩论。

()

一湾通略彴,遂至纳清亭。长路怜幽草,崇岩下晓星。

渔榔前浦歇,樵斧远山停。谁咏《高轩过》,将为驻马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