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自此后诗到杭州后作)

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自此后诗到杭州后作)朗读

这首诗词是唐代白居易创作的,题为《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自此后诗到杭州后作)》。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鳏茕心所念,简牍手自操。
何言符竹贵,未免州县劳。
赖是馀杭郡,台榭绕官曹。
凌晨亲政事,向晚恣游遨。
山冷微有雪,波平未生涛。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
直下江最阔,近东楼更高。
烦襟与滞念,一望皆遁逃。

译文:
孤寡心中所思念,亲手写简牍。
何言符竹贵重,却难免州县劳。
幸亏是余杭郡,楼台围绕官庭。
清晨亲自办理政务,傍晚尽情游荡。
山上微微有雪,江面平静未生波涛。
水心如同镜面,千里无一丝瑕。
直下江水最为宽阔,靠近东楼更加高耸。
烦恼和困扰的念头,在一望间都消散逃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白居易在初次担任杭州郡政衙退任时写的。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新岗位的思考和感慨。诗中的"鳏茕"指的是孤寡,表达了白居易内心的孤独和寂寞之情。"简牍手自操"说明他亲自处理公文事务,表现了他的勤政精神。

诗中提到的"符竹"是指公文,诗人提到这些公文的珍贵,但也指出处理这些公文的工作不可避免地会给州县带来繁重的劳役。

然而,白居易对于自己被派往余杭郡的命运表示庆幸。他称赞杭州的郡治环境优美,楼台围绕,官庭宏伟,体现了他对这个地方的赞美之情。

诗中描述了白居易清晨处理政务,傍晚则尽情游荡,表现了他在新岗位上既勤勉又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诗中的"山冷微有雪,波平未生涛"描绘了冬日山上微微的积雪和宁静的江面,表现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景象。

"水心如镜面,千里无纤毫"形容江水宛如一面明镜,平静无波纹,表现出江水的宽广和平静。

"直下江最阔,近东楼更高"描绘了江水最为宽阔,而东楼则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开阔和高远的感觉。

最后,诗人提到他的烦恼和困扰在一望间都消散逃遁,表达了他在这个环境中得到的宁静和舒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表达了白居易对新岗位的思考和感慨,以及在杭州郡的美好环境中所体验到的宁静与自由。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示了内心的宽广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新岗位上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对杭州郡的喜爱与赞美。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萧寺垂杨岸,明湖第几湾。去来今日事,二十五年间。

碧瓦凄春殿,玉峰看远山。僧窗对流水,欲往听潺潺。

()

江南好,如练暮江清。绕屋蒹葭秋露白,对门丘壑晚山明。

闲话豆花棚。

()

倚胸交戟事谁怜,埋骨犹临大道边。结束新春儿女队,苍凉古巷姓名传。

浮图旧俗还仍汉,匕首遗谋竟误燕。细饱炙鱼三月味,只应身寄太湖船。

()

廿年作客向边陲,坐叹兰枯柳亦衰。传说故园荆棘长,此生能得首邱时。

()

鳞杳通波,雁沉苍影,愁对碧罗天暮。早又凄凉,兔华圆了,最忆南湖俦侣。

算游倦,西泠水,门掩橘春雨。

()

扈跸乘文舸,沿流阅运河。晓窗飘白絮,夜岸沐金波。

酒幔篱边扬,渔舟苇畔歌。长途看美景,偏觉此中多。

()